打过工,代过课,如今致力于蔬菜种植,水城县马场村石桥组33岁的熊英会在发展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没有知识迈不开步,没有技术致不了富”,这是熊英会最大的感受,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女为了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买了一厚摞书籍,还多次到钟山区的德坞街道办事处、大河镇等地“淘金”,虚心向人请教。
2003年,熊英会萌生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把承包的5亩土地全部改种上了莴笋,用电三轮将莴笋拉到城里销售。一斤莴笋0.7元的批发价,盘算下来,她创下了2.5万元的纯收入。在外打工的丈夫听到这一消息后,毅然回家“跟着老婆干”。
随着水黄路的贯通,马场村与双水新区的距离缩短到28公里,来回不到40分钟。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因外出务工而丢下大批闲置土地,2004年,熊英会又承包了15亩土地,继续发展种植,蔬菜品种从单一的莴笋扩大到辣椒、番茄等七八个品种,年纯收入8万余元。这一年,她盖起了一栋150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平房,添置了家用电器,安上了卫星接受器,用上了彩屏手机,还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解决了蔬菜运输难的问题。
2005年,百车河片区无公害蔬菜得到了省农业厅、农科院有关专家的认定,马场村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一下扩大到2050亩,村委会成立了蔬菜协会,并打通了四个村民组的“绿色通道”。作为会员的熊英会再度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28亩,这一年她创下年收入10万元的新纪录。于是,她变卖了自家的电三轮,投入5万余元为丈夫购买了一辆二轮摩托车跑市场销售信息、一辆“黑豹车”为协会跑运输。
接下来的3年间,她的28亩蔬菜种植面积一直没变,可是熊英会却比以前更加忙碌了,身为党员的她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种养业,使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们村每一名党员负责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熊英会却是一帮四。”村委主任包勇赞叹着说。
作为村里3名女党员中唯一的年轻人,熊英会主动挑起了“科技二传手”的重任,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家里义务办起了蔬菜种植培训班。她还把自己的育苗无偿分发给困难群众,积极为贫困群众出点子、想办法,并深入田间实地作技术指导。贫困户熊英福、熊英献缺乏发展思路,熊英会为他们每户解决资金5000元,引导发展种养业,带动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此外,熊英会还与种植户签订协议,以一定的保护价格代收蔬菜,或帮助销售蔬菜……在她的引导带动下,邓昌举、肖忠明等18户村民成了年收入3 万元以上的种植、养殖大户。如今,马场村石桥组180户村民,90%以上种上了蔬菜,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马场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她先后被评为水城县“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六盘水市“十大优秀青年”。
“六盘水城市在不断变大,人口在不断增加,蔬菜的需求量也在加大,发展城郊型蔬菜种植很有前景,我以后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熊英会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10-29/1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