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彭丕余:科学种植实现万元增收


  开县新闻网讯:10月8日一早,开县南门镇莲池村1组农民彭丕余就在集镇上的自己家门口卖高笋、菜苗和海椒,生意还不错。

  彭丕余,在南门镇小有名气。这位年过五旬的老人,他对科学技术的执着探求和对邻居村民的深情关照,使他成为南门镇莲池村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羊,深受乡亲们的信赖和爱戴。

  抢抓机遇掘得第一桶金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原本成绩优异的彭丕余,因多种原因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回到家中,彭丕余也像祖辈们一样,在自家的自留地、田边土角,种植粮食和蔬菜。整天忙忙碌碌的彭丕余,闲暇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

  随着70年代的乱砍滥伐,本地山上的树被砍光,他看见本地买木料比较困难,而且价格也非常高。80年代初,一个偶然机会,他从报上获悉湖北农民建房后,旧木料处理难。没有人从事木料贩运生意,他就开始做。他从湖北恩施、利川等地将当地村民拆旧房子的木料运回开县,几天就运回一大卡车,很快就卖完了,而且赚了些钱。有了本钱之后,他又率先在本地买起拖拉机跑运输。帮助村民运输煤、粮食、化肥和农具等物资,生意也很红火。

  后来,买拖拉机跑运输的多了,他就不再跑了。而他成为了当地第一个将外地旧木料运回销本地,第一个贩运规模较大且赚了“大”钱的贩运专业户。

  科学种植大显身手

  1993年春,他卖掉了拖拉机,改行从事种植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彭丕余开始了种植业发展,但一直平平淡淡,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市场调查和反复思考,他深深领悟到:单纯依靠品种单一的种植,已远远不能适应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他知道,闯一条新路,不能蛮干,只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为此,他购买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植书刊,订阅了《农村百事通》、《农村新技术》等多种杂志,从中学习取经。

  他经常去农技站了解优良品种、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大胆地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不懂就经常去农技站询问种植方面的技术和要求,他种的蔬菜和粮食总是比其他人种的产量高,品质好,他把蔬菜拿到集镇上去卖,增加了家庭收入。

  通过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钻研和实践,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种植本领。1994年,他毅然从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引进水稻、小麦、西瓜、蔬菜等多个新品种,承包农田6亩进行试种。进行套种和轮换种植,经过精心培育,因技术、管理到位,苗架长势旺盛,水稻、西瓜都获得好收成,比其他种植户增产 10-20%,每亩增收2000多元,当年创产值8万元。

  为了子女读书和做生意需要,这年他在集镇上买了地盘,自己修起了3楼1底的楼房,老婆就在集镇负责给孩子做饭,照顾孩子读书,还一边做点小生意,卖点小孩子需要的玩具、小食品等物品,也还勉强保住几个人的简单生活。彭丕余就回村里干农活,把做出的蔬菜、粮食运到集镇上卖。

  1995年开始,他率先种植地膜早玉米。种植2分地,收入2000多元。以后就扩大规模种植,满足了市场需求,自己也增收了收入。

  1998年,南门镇政府去湖北引进了新品种莲藕--鄂莲4号,他租赁了其他农民的田,加上自己的有7亩,都种植莲藕,那年亩产量达到8000 斤,莲藕亩收入8000多元。随后,种植莲藕的多了,他就改种其他品种。今年种植了0.5亩地膜玉米,在6月初就开始上市卖了,由于种植的人多了,价格比过去低,还是卖了2000多元。还种植了0.3亩晚玉米,他把玉米收了,再做一季芝麻,芝麻收了再做一季蔬菜,这块地就可以收获4000多元。他一个人还种植水稻3亩,可收获稻谷3000多斤,加上蔬菜、甘蔗和其他收入达到3万多元。

  他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床下地干活,晚上黑了才回家,自己在场上卖蔬菜,还送女儿读了大学。街上和村里人都称赞他能干,是勤劳致富的榜样。

  引领群众万元增收

  彭丕余常说:“一个人致富了算不了什么,群众都富了才好”。

  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还带领周围群众科学种田。他利用自己在老家的空房子作为场所,把自己家的电视机、DCD、椅子、桌子等搬来作为工具,农闲的时间把周围群众聚集在这里,听技术指导员讲课,有时请外地的柑桔栽培能手、水稻栽培能手来传授技术,他也把自己所学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到处找农业科学技术光碟放给大家看。令他无比自豪的是,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信息、技术、销售上给予乡亲们的支持,全村先后有100多农户从事蔬菜、粮食生产,都获得比较好的收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粮食 水稻 莲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