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猪相伴十年如一日,从原先养几头猪发展到近千头,还花钱搞起生态农业。他就是天台县始丰街道上裘村的裘福贵。
见到裘福贵时,他正从饲养场里忙完走出,一身蓝色的工作服,黝黑的脸透着一股地道的庄稼汉气息,如不是旁人介绍,还真看不出他便是千头猪场的主人。裘福贵一脸憨厚,随着话题的展开,讲述了10多年养猪的经历。
创业伊始遭受挫折 困难之中急流勇进
养猪业和竹笋、西瓜、茶叶、高山蔬菜等,一直以来是天台县的7大涉农产业。1992年,裘福贵响应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业的号召,和妻子一起尝试着养猪。裘福贵说:“开始我试养了几头母猪,品种是非常老的‘二元猪’,饲养方法也很‘土’。因为猪少养起来还比较顺利。第一次,看到自己养的猪生了一窝健康的小猪,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正当他看到发展曙光时,一个不利的消息传来——受市场的影响,猪价跌了近一半。猪价下跌,可饲料的价格仍保持原来的水平,这意味着生猪长到可上市时,还是吃饲料用的钱多,亏本是肯定的。出师不利,受到重大挫折的裘福贵矛盾过,也动摇过,眼看着几十头小猪嗷嗷待哺,裘福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裘福贵说:“当时我真不想继续养下去,一个普通农家没多少钱可亏,但看着小猪长得很好,又舍不得放弃。再说,市场肯定是有波动的,总有一天价格会好起来的。”于是,他咬了咬牙,决定把养猪业搞下去。
就这样,第一窝小猪在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到了上市期,夫妻俩在半夜里把生猪装上拖拉机,一路颠簸开到集市上。为把生猪尽快地卖出去,他们总是等集市散的时候才回家,到家时早已满天繁星。胡乱地吃点东西,抓紧睡一下,等到半夜时又要重复装车上市。尽管夫妻俩这样辛苦地忙活,到头来还是亏了。
裘福贵为买饲料欠下不少钱,也让他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残酷。裘福贵开始主动探索行情,通过参照往年的情况,他终于摸准了一些市场规律,那就是每隔几年就有一个猪价的波动,滑坡后又有回升期。他也有了应对市场的土办法,在行情好的时候就加大生猪的存栏,不好的时候就抛售,把存栏量减少到最低限度。用这个方法,他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他的饲养业也开始稳步发展。
政府帮忙改良品种 致富不忘资助乡亲
裘福贵做生意非常诚信。买饲料的钱,他从来不拖欠。而卖生猪时,如果价格涨了,他仍按原定价格卖给对方;如果价格下跌,那就按现价卖出。许多猪贩都愿意到他这里购猪,他的客户渐渐增多了。与此同时,裘福贵的养殖场也越办越大,他成了周围村民乃至天台养殖行内人人皆知的人物。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他的养殖场给予大力支持,县畜牧站专家发现他所养的猪品种比较落后,就上门提出改良意见,帮其分析市场前景。改良品种就意味着先前所养的母猪都将被淘汰出栏,在经济上要蒙受一定的损失。但裘福贵想:跟着政府干,跟着专家干肯定没错,于是,他开始尝试寻找新的“奶酪”。
他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外三元”猪种,如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他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裘福贵说:“这些猪种确实比较好,瘦肉率达到65%,价格也比普通的每公斤高出6元。”
2000年,这一年对于裘福贵的养殖场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花100万元,投资新建了一个养殖场,饲养人员也从原来的2人增加到6 人。并开始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规范饲料的使用。在生猪上市的时候,县有关部门帮忙找市场,裘福贵的第一窝生猪很快以高价卖出,许多宁波、温岭、临海的猪贩都到他这里进货,生猪供不应求。目前,他的养殖场内共有母猪135头,仔猪680头,年出栏生猪2400多头,裘福贵尝到了科技农业的甜头。
在裘福贵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周围的村民。对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村民,裘福贵就把猪种和饲料先赊给他们,等他们赚到钱了再还。说是赊,其实是无偿提供。在裘福贵的帮助下,许多村民开始走上了养猪致富的道路,裘照兴就是其中一个。目前裘照兴有存栏母猪20头,年出栏生猪400头。裘照兴说:“没有裘福贵的帮助,我可能还是一个贫困户。”裘福贵的成功和他的无私助人,使他成了养殖业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赢得了许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台州市青年星火带头人,连续4年获得天台县政府的奖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6-30/1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