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勤苦专研种菇路 致富乡亲双孢菇


    1997年,传统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旋律,湖北武汉徐古镇委、镇政府通过考察论证,从上海南汇引进了双孢蘑菇生产技术,由福建 老板出资,在本镇周岩村建起了一个1.5万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基地。一向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的曹国林对蘑菇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每天白天骑自行车到4公 里之外的周岩基地打工,学习技艺,从立架搭棚到播种采收,从未间断,晚上就抽空看看从书店买回的蘑菇生产方面的书籍。福建老板在徐古的试种成功,更加坚定 了他投身蘑菇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年,徐古镇决定派人到浙江嘉兴进行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曹国林幸运地成为了培训班上唯一的农民学员。在浙江,他对争取 来的机会,倍加珍惜,对每一个生产细节都高度关注,不仅弄明白该怎么做,还想办法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此,他做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熟练地掌握了蘑菇 种植的整个生产流程和技术要领。 
 
    回来后,曹国林筹资2万元,率先在沙河村建起了第一个蘑菇大棚,成为了徐古镇最早开始蘑菇种植的菇农之一。在他的带动下,沙河村有26户 村民投身蘑菇生产,很快建起了21个菇棚,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沙河村的第一个蘑菇基地由此诞生了。 

    菌种是生产的源头、高产的基础,随着徐古双孢蘑菇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方面,徐古蘑菇种植造就了大的菌种市场,另一方面巨大的需求矛盾 造成了徐古菌种市场多、乱、杂的局面。为了切实保护菇农的根本利益,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曹国林决定从源头做起,建设高质量的菌种繁育中心,当好菌种生产 的大龙头。 

    2006年冬,曹国林到福建漳州客户的工厂参观,沿途看到当地采用菇房周年生产蘑菇,深受启发。在了解到当地菇农采用“草菇——草菇—— 双孢蘑菇”周年生产模式时,他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徐古蘑菇产业发展的明天吗?为了更加详细地掌握菇房的建造结构和周年生产模式,他先后4次自费到福建考 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了几年的种菇经验和建筑经历的曹国林很快掌握了菇房建设和种植技术。回来后,他又率先示范,在市、区等部门的支持下,他充 分利用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这个发展契机,应用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又新建了36栋标准化菇房,探索食用菌多品种栽培、多茬口种植、周年生产的 新模式。为确保试种成功,曹国林花5000元/月的高薪,聘请福建技术员到自己新建的菇房示范生产,并指导周边的农户,当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曹国林 成功的试种示范,这种模式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率提高到90%,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提高2至3倍,而且安全系数 大增,基本不存在火灾风险。这种新模式在全镇很快得到推广,2007年,徐古镇新增菇房600多栋,菇农增收800多万元。 
 
    引进菇房周年生产技术的成功给了曹国林极大的信心,此后,他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引进了“蒸汽导入发酵法”,仅蒸汽导入发酵法一项技术 的应用就可提高单产10至20%,全镇400万平方米种植面积年均增产鲜菇400至500万公斤,年创造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鲜菇产量成倍上升,卖菇难的问题出现了。通过调查,曹国林发现盐渍菇加工技术并不难,厂房要求也不高,重要的是销 售市场和庞大的收购资金难以解决。为此,他再次南下福建,学习盐渍菇加工技术,联系产品销路。通过洽谈,曹国林与福建一家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达成协议,由 福建方提供销售市场和收购资金,曹国林负责建设厂房、组织人力、收购加工。事后,他迅速建起了一个盐渍菇加工厂,为菇农实行一条龙的“三包”服务,即包菌 种供应,包技术服务,包产品销售。盐渍菇加工厂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出菇高峰期鲜菇积压的矛盾。2007年开始收购加工以来,曹国林的加工厂始终是全镇最 早开秤、最后收场的加工企业。一年多来,在他的加工厂销售过鲜菇的农民超过2万人次,企业也创造了年加工销售盐渍菇1000多吨、实现产值1000万余 元、利税20万余元的佳绩,实现了企业获利、菇农受益、共创双赢的结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蘑菇 食用菌 草菇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