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爱干净成就的创业传奇


    王中林做豆腐原本是要做行业老大,没想到头来却让他眼中的弱者一阵欺侮,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暗下决心即使亏本也要坚持下去。结果有趣的一 幕出现了。

    豆制品公司会计谢递仁:每天的车辆都很多,拉货的人很多,想着是我这个厂子肯定很红火,利润很大,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一回事,为什么呢,当 时由于黄豆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这个成本很高,基本上还处于亏损状态。

    记者:当时亏损到什么程度?

    豆制品公司会计谢递仁:亏损一个月大体上下来就是3万多元钱左右。

    外人看着王中林的豆腐厂卖的红火,工人们加班加点干得起劲。可是整个豆腐厂只有王中林和会计知道,他们是赔本赚吆喝,还得装出一副成功的样 子。2003年年末,豆腐厂已经亏损了大半年,再下去就该破产了。

  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原本憋了一肚子火的王中林爆发了。原来,有个消费者打电话向他反映,说买去的豆腐不干净。

    王中林:他说我这个豆腐不干净,有味儿,我当时就生气了,我说我这个人什么你都可以说,你说我的产品不干净,那简直就是能把我气死。

    撂下电话,王中林就找到了消费者门德浩的家。在他看来,爱干净是自己的标签,就凭这点说他的产品不干净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消费者问德浩:没多长时间人家王老板上门来了,来了以后他有些着急,作为咱心里也有一些着急,就是你这个产品是不是质量有问题。

    王中林拿着豆腐一看就知道不是自己生产的,因为这块豆腐上没有自己企业的商标。那么,门德浩为什么在王中林的豆腐摊上买到的却是别人的豆腐 呢?

  王中林:当时选了一个点他把这个豆腐卖完了,把咱们的豆腐卖完了,咱们工厂当时生产的也没有了,他就把别人豆腐拿过来卖。

    豆腐不干净的风波把王中林的郁闷情绪推到了顶点,他特别特别爱干净,然而市场却一次次在干净的问题上嘲弄了他。眼看豆腐加工厂走在破产边 缘,王中林突发奇想,他想到了一个拯救豆腐厂的办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那么王中林想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够帮他成功地走出困境吗?

    2005年年初,王中林多方筹措了30万元资金离开白水来到了省城西安。

    王中林:当时进西安以后我租了写字楼,买了五六辆的小面包车,在西安销售豆制品,销售白水豆腐干。

  在西安,王中林还招聘了四十名业务员去跑市场,两个月的时间他的白水豆腐在西安的主要市场上铺开了。虽说王中林的豆腐销量相对于西安的需求只是 杯水车薪,但是在白水县,他把白水豆腐推到西安大市场的事情成了新闻,当地电视台一直跟踪报道他,同行也在关注他。

    王中林:我一到西安,生意一火的话,那个信息就反馈回到白水,返回白水以后人都知道,老王在西安卖豆腐卖得好,白水豆腐在西安也打开市场 了。

    地方媒体的宣传,行业内暗地流传的信息,都在表明王中林在西安赚到了钱,这也让更多的白水人心动了。于是先后有一百多人进军西安,其中就有 一个豆腐制品厂的负责人王磊,王磊到西安后还特意去王中林那里去转了转。

    豆制品厂负责人王磊:那一天下来就是这豆腐干就是能卖3000多袋,2000多袋到3000袋,当时下来就是五六千元钱,数字也不小。

    记者:当时你觉得他做得挺好的?

    豆制品厂负责人王磊:他做得挺好的,我然后就去了。

    记者:你那个时候觉得他赚钱吗?

    豆制品厂负责人王磊:我也觉得他赚钱,不赚钱我为什么要去呢。

  一百多个白水人在西安市场上卖豆腐,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白水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响。然而在一片繁荣的背后,王磊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危机。每天 看着卖的豆腐不少,可扣除价格竞争,运输成本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到西安卖白水豆腐并不赚钱。

    王磊:到后来的话,这一个月下来就要亏一万多元,两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细菌 姜黄 黄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