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县革桥村村民 张举林:“一开始挺奇怪的什么动物吃这么多鱼呀,狐狸吃鱼是有点不可理解。量越来越大,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才要100斤左右,现在要200斤,300斤。”
不仅仅是在饲料中大量添加小杂鱼,梁晓军还在菜市场收购起了很少有人要的猪皮。而且他还摸索出了自己的绝招。
梁晓军:“主要是改进饲料的配方,特别是在饲料中增加植物油,也就是棉籽油和菜籽油。”
动物性饲料的增加和植物油的加入,弥补了南方养殖狐狸缺乏的气候条件,梁晓军的狐狸终于养得光亮丰满了。不到两年时间,梁晓军就从八只种狐狸扩大到了60多只狐狸。梁晓军终于可以卖狐狸皮了。
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村民 张大权:“河北有个叫刘史的,是一个大的皮张市场,他们上门来收的。”
梁晓军:“第一批卖皮张卖了30多张皮,买了2万多元钱,当时心里激动的很,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2万元钱等于我养鱼要养7年。”
看到30张狐狸皮就卖了2万元钱,梁晓军开始扩大养殖规模,就在他的狐狸养殖数量达到200多只的时候,他没有想到遭遇了市场的陷阱。一直到2002年,狐狸皮的价格每张都在300元钱以下。
梁晓军:“当时给我的打击特别大,自己想,自己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刚赚了一点小钱,2万元钱,市场就下来了。 以前自己养鸡养鱼都没有赚到钱,当时心情特别沉重。”
其实梁晓军当年买回狐种的时候,受国内狐皮价格虚高的影响,一些地方炒种成风,养殖户不断投资养殖狐狸,全国狐狸存栏已猛增到150万只。而我国每年只需大约一百万张狐狸皮,市场的杠杆一下子把梁晓军从高峰抛下了低谷。
梁晓军的妻子 赵红芳:“1999年,狐狸皮的价格低下来了,我又不想养了。他说干什么事情都要干到底。”
虽然梁晓军这样劝着妻子,面对低迷的狐狸皮张市场,梁晓军心中也没有底。他只能熬过这个难关。在许多养殖户开始纷纷宰杀狐狸的风潮中,梁晓军反其道而行之,把狐狸养殖数量扩大到了300多只。
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村民 张能干:“我们当时讲你头脑是发热了,你冲动了,人家都不养了,你还养,那不是睁着眼睛把钱往水里丢。”
梁晓军:“我想市场有高潮就有低潮,我就像赌博这样去赌一把。”
狐狸又产仔了,尽管市场仍然低迷,但小生命的诞生毕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为了让朋友见识一番狐狸仔,梁晓军喝过酒后,将朋友带进了养殖场。
梁晓军:“第二天,酒醒了之后再一看,我傻了眼。老狐狸把小狐狸咬死了。”
这一次,梁晓军损失了30多只狐狸。原来母狐妊娠后期或产崽初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稍有动静都会引起母狐烦躁不安,受到惊吓后的母狐会叼咬甚至吃掉狐崽。
屋漏偏遭连夜雨。村里有人说这回梁晓军已经山穷水尽了。
2000年,一位客人来到了梁晓军的养殖场,就是这一次,让他的狐狸养殖出现了新的转机。
梁晓军:“当时有江阴一家校办工厂来买狐狸,当时我觉得很纳闷。这个狐狸市场处在低迷期,这个效益不好,他为什么要买狐狸。”
几经软磨硬泡,买主终于讲出了他们的真实意图。
梁晓军:“江阴服装厂的人就讲了,现在是低潮期,我们把狐狸养出来的时候就是高潮期了。我们就是要打时间差,狠狠地赚一笔。”
客商的勇气和精明让梁晓军不得不佩服,尽管村里有人给他泼冷水,但这回梁晓军也动起了自己的脑筋。
梁晓军:“当时我想他的裘皮加工搞好了,他自己生产的皮张不够加工,他一定会在我这儿来买皮张的,这样我们的狐狸皮就不要买给商贩了,卖给他们,这样就会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这次合作中,梁晓军不仅低价出售了狐种,而且亲自上门进行技术服务。从和江阴服装厂合办狐狸养殖场开始,梁晓军先后和无锡、云南、河南等地的服装厂联办起了狐狸养殖场。
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村民 梁书军:“拖狐狸的人多,河南,湖南,全国各地都有来买狐狸的。”
2002年,梁晓军终于熬出了头,皮张市场的回暖每年为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利润,梁晓军却有了新的打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3-18/1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