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茶王背后的故事


姜成金:“那时候一斤干茶最高的时候卖到一二十元一斤。”

记者:“干茶卖一二十元一斤?”

姜成金:“对,最低只有两三元一斤。”
由于长期农民炒茶技术不过关,因此茶叶的价钱卖不上去。徐柏云出名了,杨柳镇的茶也出名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徐柏云决定借着自己的名气成立茶叶厂,常年向农户收购鲜叶,并培养一部分炒茶能手,把整个村的茶叶产业都带动起来。

记者:“你一天卖多少斤?”

农民:“一天20多斤。”

记者:“每天过来卖?”

农民:“对。”
记者:“一般他收多少钱一公斤?”

农民:“一般3至4元一斤。”

记者:“一天能卖多少钱?”

农民:“一天能卖六七十元。”

以前翻身弯村农民卖干茶才四五元钱1公斤,如今他们摘的湿叶好的芽茶能卖到40多元1公斤,一般的也能卖七八元1公斤,徐柏云带动了周围附近几个村的茶叶产业的发展。
湖北省英山县政府副县长 王义阶:“他获得了茶王称号以后,他新开的公司都是做茗茶的,这样名优茶的附加值,比普通茶的价值要高出很多,这样就直接或间接把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在现场我们意外地发现今年的茶王就是我们昨天采访过的熊胜前,这么多记者聚焦不想出名也难。

制茶师 熊胜前:“第一感觉应该是狂喜。”

在熊胜前回厂之前,一些客商已经先于他赶到他所在的公司来参观了。
记者:“这次为什么到这里来参观呢?”

武汉客商:“因为他被评上了茶王,我们作为同行来学习一下。”

山东日照客商:“因为他当了茶王,我们过来看一下,听说他们制作的茶叶很好。”

对于茶王的评选和宣传,不仅带动了茶王所在乡镇茶叶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全县的制茶师之中,形成了技术比拼的风气,这对英山县制茶技术的整体提高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英山茶整体档次的提高。
中共湖北省英山县委 书记 邓新华:“最早的时候,提出的是过双百,1亩有200元的收益就不错了。现在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1亩茶叶收益达到4000元左右,这个就是靠人才、靠科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处理 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