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茶王背后的故事


2006年4月20日,湖北英山县在全县范围内举行了一次茶王擂台赛,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英山县还请来了湖北省农科院和华中农大的茶叶专家作为评委,在评比现场大家发现了一个异样的情况。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研究员 刘付谬:“像竞赛的过程中,体育比赛不是有兴奋剂吗,做茶的时候可能搞点假。”

原来有一个茶叶样品的原料经比较比别的原料要好。为保证竞赛的公正性,组委会为选手统一提供鲜叶,为什么会存在原料不一致的情况呢?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副所长 王友平:“比如用这个原料做出来的茶,就会蓬松一些。但是用这个细叶原料做出的茶,就紧一些。”

经过专家的仔细研究,终于有了答案。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副所长 王友平:“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允许他处理一部分单片叶子,老叶子。它这就跟别的有点差别了,但是看这个叶子,基本上是一致的。”

茶叶档次的提高,制茶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英山这样一个拥有14万亩茶园面积的茶叶大县来说,推出好的制茶师是发展茶叶经济中最有效的一招,因此每年一次的茶王擂台赛在评选上都极为严格,而评茶本身也有很多讲究。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倪德江:“那么评内质有4个方面,一个是香气、汤色、滋味、液底4个项目。”

评定茶的好坏,除了看颜色和外形外,还包括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看液底等4个方面。

记者:“从颜色来看,这几个谁是最好的?”
倪德江:“排在最前的是最好的,排在第一,排在后边的就差点。”

记者:“它好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倪德江:“它很绿,颜色很绿,嫩绿。这个有点偏黄,但这个还算可以。”

一般上等的茶需要有20多年甚至更长的制茶经验的人才能够炒制出来。同样的原叶,由于制茶师的不同,茶叶会差出好几个档次。

倪德江:“从现在来看档次差得很大,有些茶做焦了,这个卖价就卖不起来了。”
记者:“这批档次就差很多?”

倪德江:“像这个茶主要看消费者要不要了。”

记者:“还有不要的问题?”

倪德江:“那肯定,有焦味、有烟味,肯定不一定要。”

记者:“你看能差多少钱?给我一个具体数。”
倪德江:“假如这个卖100元,这个只能卖20元,就这个差异。”

各乡镇挑选出的优秀制茶师,他们炒制出的茶价格都能差出几倍,那么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这种价格差距可能上百倍。因此好的制茶师的手在当地看来能够点石成金。由于结果要到明天的颁奖现场才能揭晓。这天下午,在红山镇,选手熊胜前和乡镇的领导正在讨论茶王这件事。
制茶师 熊胜前:“可以说我想得到这个位子。”

红山镇党委副书记 周伯超:“很在乎。”

记者:“为什么?”
周伯超:“我们红山镇在擂台赛上没有得到一个茶王名号,这次也想得个茶王。”

虽然英山县还跟往日一样的平静,但是各个选手,以及各个选手所在的公司和乡镇,人们的心情都不平静,他们都在盼望着一个结果。

制茶师 石则干:“心里话可能会得第一名吧。”

为什么无论选手,还是乡镇都这么在乎茶王这个位子? 在这届茶王没有产生之前,我们走访了第一届茶王徐柏云,如今他已经是县里小有名气的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了。徐柏云2004年获得第一届茶王,当年来看他制茶的客商络绎不绝。

徐柏云:“很多客人都慕名而来,因为我是英山首届茶王,来看看首届茶王的茶怎么样?像武汉、北京、上海,都有一些客户慕名过来,打电话定购的都有。”
与巨大的商机反差极大的是,徐柏云所在的翻身弯村的农民每年的茶叶亩产值却只有200元左右。

姜成金:“以前自己做自己卖。”

记者:“为什么?”

姜成金:“因为没有像样的茶场,没有企业的带动。”

姜成金跟这里的所有村民一样,白天摘茶,晚上还要自己炒茶,然后再挑到离村里30多里地的镇上去卖。
茶叶公司总经理 徐柏云:“当时茶农就在家里,用做饭的锅做一些。家里的条件很有限,做出来的茶叶品质都不是很好。”

记者:“一般挑到镇里卖多少钱一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处理 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