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黄国翠:致富路上的巾帼领头


        致富有魄力,坎坷创业路。三里乡不仅是建始县的“鱼米之乡”,而且还是个生猪养殖大乡。地处低山地区的农科村,更是三里乡的生猪养殖大村。村里农户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养殖生猪和外出务工,在家里的一年主要靠卖几头猪过日子,多年来,虽说农科村在三里乡是个生猪养殖大村,其实黄国翠心里明白,与她曾经参观过的一些发达地区的养猪厂是不能相比的,全村的养殖总量不如别人的一个养殖厂。那个时候,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大家把自己村建立成为一个专业化养殖大村。说干就干,经过反复思考和市场考察,她知道生猪市场前景应该可以。但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建立一个专业化生猪养殖大村谈何容易,这个事急不得,她决定先自己闯一闯再说,她坚信“科学致富”的真理,多次到外地有成功经验的养猪场参观学习。依靠学来的知识结合本地养猪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实用养猪技术。2004年,她说服爱人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放手一搏,修建了标准化的养猪厂房,一次性买了优质“外三元”母猪20头作为“起火本”,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现年出栏已在300头以上,年收入达12万元,固定资产已越百万,成了三里乡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尽管2005年一度流行的“蓝耳”病几乎让她破产,好在有政府的扶持和补贴让她度过难关,起死回生,现在养殖事业办得是红红火火。

        坚忍不拔,励精图治之路。1999年,黄国翠在上级组织、农科村的全体党员以及2200多名村民的信任和期盼下当上了农科村支部书记。农科村在三里乡是个大村,全村2283人,556户,17个村民小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亩,全村却有高达13万元的农业税。她的几位前任都因为摊子大,工作不好开展而辞职的,那时她才37岁,虽说在农村来说文化程度也算是高的,家里也搞得还不错,也算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可还是有不少人质疑她能挑得起这份重担吗?眼中还有那么一丝不信任,他们说那些有能耐的爷们都搞不好,你行吗?行,在党员大会上她斩钉截铁的说,尽管她知道带领大家共奔致富路要比自已创业艰难得多,这条道上铺满荆棘,充满着坎坷,由其对一位年近40的农村妇女来说更是困难重重,这需要多大的胆量与魄力!上任伊始,她决定做几件实事给大家看看,那时,农科村还有三个小组不通公路,这三个小组联成一片最为偏僻,各项工作也基本上无法开展。要想富,先修路,她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在集资修建公路的联片小组会上,一位老党员对她说,只要你把路修通,我领你一辈子情。话短情重,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修通这条路,她梳理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难后,开始做工作,做了东家做西家,说尽了千言万语,想尽了千方百计,最后经过一个月零3天的艰苦奋斗,终于在人均集资500元,投入义务工1千多个的情况下,为三个小组的老百姓修通了那条“致富之路”。通过这件事后,她再也没有看到过质疑的眼光,大家开始信任她,支持她,村支两委的班子也变得空前团结了。从此,她带领着班子成员大力调整村级产业结构,确定了以生猪和林果业为重点的发展目标,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如今的农科村年出栏生猪已在2.5万头以上,全村年出栏2000头的养殖大户有6户,年出栏200至1000头的养殖大户有12户,基本形成了规范化和规模化。

        她在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自力更生时,从来没有放弃寻求上级各级领导的支持,她深知要建设好新农村,光靠一人之力量,举全村之力是不行了,为此,她把各级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都完成的漂漂亮亮,积极争取各项面目建设,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近两年来,在上级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她筹措资金7.5 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大楼,添置了办公设施,还购买了电脑,结束了租住民房办公的历史。2005年她还争取了200多万元的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落户到该村,解决了该村500亩水田的灌溉问题。2007年,她又争取了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即将施工,到时可以彻底解决河水坪集镇农科村6个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问题。在发展牲畜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以科学的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建立生态家园为契机,动员养殖户修建沼气池解决养猪的排污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户的能源问题,这一举措一举两得,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农科村已有50%的户用上了沼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大户 耕地面积 母猪 低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