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爱水产养殖,并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从零开始,摸索出一套先进的养殖技术,使鮰鱼养殖的利润翻了6倍;他攻克各项技术难关,让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 鱼种,纷纷“游”进峡江水域;他让一个不靠湖不邻海的小县异军突起,成为全省的水产“明星县”。他便是江西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峡江县渔业局局长习 宏斌。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群众口中的“鱼痴”。
床底下养甲鱼
习宏斌 1986年退伍,被安置在县农业局水产站。当过兵扛过枪的他,突然要和鱼打交道,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了。当时,很多人都打趣他说:“你一个年轻的“兵牯 佬”,你会养鱼吗?”这让他很不是滋味,于是下定决心从零开始学习养殖技术。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中心脱产学习一年后,他不但掌握了淡水养鱼 的基本技能,而且对养鱼愈来愈感兴趣。
他原来住的是单位只有10多平方米的矮平房。为了研究鱼病防治方法,他把战场搬到家里。那时,床下、过道所有空地都摆满了大盆小缸,里面养的都是他花钱买来的各种病鱼,把家里搞得腥气冲天。
那年六月,他又买来几只甲鱼养在大脚盆里,说是要研究用中草药给甲鱼治病的方法。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他把门窗钉死关严。晚上睡觉时,屋里又闷又热,甲鱼在床底下踢踢趴趴地响个不停,妻子女儿都被折腾得无法入睡,他却闷头不语,一心扑在脚盆边观察甲鱼的变化。
马埠镇胡家村是全县闻名的甲鱼养殖村。当时,甲鱼的病亡率较高,每户投入的治疗预防费用每年都在万元以上。
习宏斌告诉他们用中草药防治,每户只需花费几十元钱。养殖户起初并不相信他的“土方子”。在他承诺赔偿一切损失的前提下,村民们这才照方抓药,进行防治,效果十分显著。村民们都提着鸡蛋,来感谢这位“鱼郎中”。习宏斌从此名声大噪。
“土”池塘孵出“洋”鱼娃
2001年县里决定发展鮰鱼产业,并组织有关人员到湖北的水产研究所学习考察。在对方拒绝了他们的技术转让请求后,习宏斌偷偷地溜到产卵房,细心观察周 围环境,孵化设备。墙角丢弃的药瓶,他当宝一样地收藏起来。经过几天的偷师,他的心里有底了。一回来,他便调进20万尾鮰鱼苗子在鱼塘里进行培育。可是出 师不利,因同伴用药不慎,鱼苗死得只剩下了4000尾左右。怎么办?打退堂鼓,正好有借口;继续干,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从不服输的习宏斌从家里“偷”出存 折,与另外两名责任人凑足了1.2万元钱,又调回20万尾鱼子。为攻克鮰鱼育苗关,整整45天,他没回过一次家,没睡过一个好觉。苍天不负有心人。美国洋 鱼娃在峡江的池塘里孵化、培育成功了,而且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为全县鮰鱼产业化提供了种苗保障。
鮰鱼“游”进百姓家
为让鮰鱼养殖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个富民产业。2003年,县里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领导人当然非习宏斌莫属。他二话没说,背起行李,来到距鱼种场 不远的大坑,开始了新的试验。这一次,他可小心了,清淤改造,清塘消毒,喂食下药……所有的活,他都亲自参加。为了掌握鮰鱼的生长习性,他在塘边一蹲就是 两三个小时。一分辛苦,一分收获。鮰鱼养殖示范基地干塘结果显示,平均亩产鲜鱼1909斤,接近省水产科研所的精养高产示范塘的产量。习宏斌用实践证明, 美国鮰鱼不但走进千家万户的养鱼池塘,更适宜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10多年来,习宏斌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出一整套“斑点叉 尾鮰鱼网箱健康养殖技术”,并于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这一技术的指导下,鮰鱼养殖的利润由原 来的6%提高到35%。该县的鮰鱼加工产品也顺利地通过美国FDA、FSIS检测,实现了原产美国的鮰鱼成功“回游”美国。
养殖户的贴心朋友
在他的技术指导下,桐林乡峡里水库承包人杨红远年收入连翻好几倍;他只花400元钱,为马埠镇胡家村甲鱼养殖户胡圣吉挽救了一场病灾,挽回损失20多万 元;金江乡万宝水库中华鲟鱼养殖基地又在扩建,养殖户宋爱平说,有习局长,咱底气足;……随习宏斌到全县水产养殖基地转一圈,发现他和全县的渔业养殖户都 熟,到称兄道弟的程度。习宏斌很忙,他是各养殖基地的“免费技术顾问”。每当天气突变,他便发短信、打电话给各基地的负责人,交代注意事项;如遇突发事 件,他还得亲临指导。每个月,他都要到各个基地转一圈。在他的日程表里,从来没有节假日。养殖户遇到什么难题,只要捎个口信或打个电话他立马赶到。为让更 多的人养鱼致富,他还举办培训班,编简报,把自己多年摸索得出的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前来学习的养殖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4-05-12/2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