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胡大明: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范桥村范桥村民组青年胡大明落榜不落志,努力学习科技致富本领,依靠勤劳的双手,从土里刨金,向水中求财,瞄准市场行情,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路。
  
  胡大明1989年高考时因几分之差没有圆上大学梦,加之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差,第二年没能复习再考。胡大明因此也彷徨过,整日躲在家中觉得愧对父母,怕见朋友。经过2个月反复思考、深思,她认为落榜不能失志,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农村同样是青年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于是她下定决心“世上道路万万千千,我就不相信没有一条我胡大明走不通的。”从此,胡大明开始了自己的“自学”成才生涯,她花点钱订了《农民文摘》、《现代农村报》、《农村致富信息》等致富报刊杂志,一个人偷偷地自学起来,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致富本领,为她以后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值九十年代初,传统种植物价高,广大农户一踊而上,大面积种植水稻、棉花、麦油等传统作物,胡大明以聪明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发现,农民要想富,不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规律,必定是“死胡同”一条。1992年,胡大明承包5亩水面,并在水面上游盖了10间瓦房作为养猪用的猪舍,走起了生态养殖之路。她在鱼塘里精养鳜鱼、扁脊等价值高的水产品。在塘埂上栽种甘蔗,用塘泥增加甘蔗的肥力,甘蔗机成饲料养猪,猪粪再还塘养鱼,形成一套生态养殖模式,当年就出栏生猪40头,成鱼3000余条,收入近万元。胡大明尝到了甜头,一发而不可收,并把蛋糕越做越大。1996年,她又自筹资金,率先推田成塘 20亩,又盖20间猪舍,精养100余头良种三元杂交猪。由于管理科学,每年鱼塘出鱼3万余斤,生猪100余头,年纯收入仅此一项就超5万元,胡大明正是凭借书本上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农民种植传统作物增产不增收,而胡大明的生态立体养殖是种植传统作物经济效益的几倍。
  
  胡大明相信科学。是敢于吃科学螃蟹的第一人。1997年与滁州华怡公司签订小黄瓜(美国F1代)种植合同,小黄瓜以清脆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腌制成盐菜而闻名,并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可相信此事的人却甚少,大部分农户怕担风险,不愿意种植,而胡大明却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了一切,主动找到了镇领导,与华怡公司签定了0.8亩美国F1代小黄瓜试种合同。由于管理的好,科学防治病虫害,加上农技人员技术服务到位,当年净赚2500元。1998年,她不仅把自家的20亩承包全部发展种植小黄瓜,而且还租种了组里闲置的20亩土地,雇佣了7个劳动力,田里农活全部由他们承包,她丈夫帮助管理,本人负责销售、跑市场、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信息。小黄瓜接茬豇豆,提高复种指数,当年取得了好收成。
  
  胡大明并未因此而停止,她“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一方面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做大自己的产业,一方面与全组10户贫困户结成对子进行帮扶,给这10户贫困户提供技术、资金、良种、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如今这10户贫困户在胡大明带领下,家家种起了冬暖式大棚蔬菜,年收入均超过1万元,走出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逢人便夸:“多亏胡大明心眼好,如果没有胡大明这娃,我们现如今仍是一个子也没有呀!”
  
  胡大明富了不忘众乡邻,郭立华现有两个男孩,都已长大成人,老大毕业在家无事可做,老二上高中,家庭特别困难,仅靠10亩土地种植传统作物来维持生活,哪有钱供小孩上高中?胡大明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要发展经济作物,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才能致富。胡大明回家与丈夫商量,从自家拿出5000元资金扶持郭立华,而且还无偿送3亩小黄瓜苗,郭立华3亩小黄瓜净赚6000元。第二年又发展两个大棚,种植茄子、西红柿,纯收入4000 元。胡大明的扶持使郭立华脱贫了,而且孩子正常进入高中了。胡大明在范桥村农户中信誉特高,每提到她的,没有不赞不绝口的。
  
  2000年,全区大力实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意杨种植。她以9万元的价格承包范桥村林场100亩,承包期30年,每10年承包费3万元,实施退耕还林60亩。全部栽上意杨。意杨套种小南瓜,胡大明给我们算了个帐,60亩荒山,栽种6000株意杨,每株苗1元,加上成本,8年后成树,以现行价每株80元计算,纯收将近50万元,每年纯收入接近5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意杨 大棚 甘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