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朱宝华:靠养狐致富的聪明会长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垦区,提起蓝狐协会会长朱宝华的大名,没有人不表示钦佩。1998年,朱宝华在克山农场开始养殖蓝狐,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如今他兴建的4.3万平方米的协会养殖基地年产狐皮24万张,年利润达380万元,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中国毛皮动物养殖示范基地,共带领当地 1100多户蓝狐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

  由于家境贫寒,1987年,16岁的朱宝华早早参加了工作,帮父亲担起了养家的重任。1997年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中看到山东章丘普集村民养殖蓝狐致富的报道,便千里迢迢赶到普集学习养殖技术。这之后,他回到克山农场,怀揣借来的两万元现金踏上了去哈尔滨的列车,从哈尔滨买回了3组蓝狐。回家后,朱宝华精心饲养,3组蓝狐很快繁育仔狐70多只,当年的收益就达近万元。到了1999年,朱宝华的种狐达到50只,仔狐300只,年收益提高到3万多元,蓝狐养殖初具规模。

  正当朱宝华的养狐事业快速发展之时,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使他的300只蓝狐一下死了160只。痛定思痛,朱宝华决心一定要把蓝狐的防疫和养殖技术学到家。于是,他到书店买来大量相关书籍,白天黑夜地进行学习,边学习边实践。此外,他还经常到省内外较大的蓝狐养殖场去参观求教,与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联系。通过学习和实践,朱宝华掌握了扎实的蓝狐防疫知识和养殖技术,并配制出新型饲料,使蓝狐的毛色更加光亮,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个人的生活富裕了,但朱宝华的心里却装着另一个更大的理想: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更多的人富起来。于是,他开始通过传授养殖经验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岳建全因为种地赔了几万元,是垦区出了名的贫困户。2003年,朱宝华赊给他3组蓝狐和大量饲料,鼓励他从事蓝狐养殖,并经常上门进行指导,使岳建全当年获利7000元。2005年,岳建全的狐群发展到20组,年出栏商品狐200多只,年收益达5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赵子太一家是从山东来克山农场投亲的,没有生活来源,家庭十分困难,朱宝华就扶持他养殖蓝狐。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赵子太一家的年收入已达3万多元,家里安了电话,买了摩托,赵子太逢人就说是朱宝华帮助他过上了好日子。眼下,在朱宝华的扶持下,克山农场的130名贫困职工中已有90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朱宝华也由此赢得了众人的拥戴。

  2005年7月,在农垦齐齐哈尔工商分局和个私协会的指导下,朱宝华成立了蓝狐协会,并推行“六统一”的服务原则,即:统一配送饲料、统一免费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毛皮、统一对外销售、统一引进种源,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会员养殖的积极性,使狐皮产量大大提高。到2006年底,克山农场共有400余名职工从事了蓝狐养殖,并辐射周围6个市县的30个乡镇,养殖户总量达到1100户,使当地的蓝狐养殖由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变成了百户千家的联合竞争。

  为此,朱宝华先后当选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4月30日,是朱宝华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他,光荣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表彰大会,亲耳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这是他人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朱宝华没有陶醉,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谦虚谨慎,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协会规模,带领更多的人通过养殖蓝狐富裕起来,是他不变的奋斗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毛皮 疫病 养殖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