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橡胶王”--雷贤钟




  “一粒胶籽,一粒黄金呀!”刘先生向海关人员解释:“这是中央的说法,不是我刘某人的杜撰。”他给海关递上了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的介绍信。

  既然比黄金还金贵,又是中央的指示,当然得放行。海口海关进行必要的检疫处理后,允许木箱上岸。至此,雷贤钟偷运橡胶种才算大功告成。

  扎根藤桥种橡胶

  11月8日,垦殖所的刘先生帮忙租了一辆煤炭车,拉着这几十个大木箱,连夜取道五指山往南赶。在崎岖的山路上足足走了三天三夜,才到了藤桥。又连夜租了板车,把木箱拉过藤桥河。

  到了目的地,工人们夜以继日搞芽接。虽然这些芽条在路上颠簸了将近一个月,但由于是10月,气温不算太高,加上一路保管得好,成活率达到80%以上。

  到达海南的藤桥一带,雷贤钟开始带领工人开荒种胶。

  雷德万回忆说,在马来西亚时,他们家条件非常优越,有洋楼,有胶园和林产,还有好几辆汽车,姐姐们上学都是专车送。但到了藤桥,全家住在茅草屋里,理个发都要跑上十几里路。孩子们一时适应不了,集体辍学了近2年。后来父亲创办了侨附小学,孩子们才得以重新上学。

  雷贤钟克服种种困难,开荒2000多亩,种胶1000多亩。雷德万说,为了节省经费,父亲回国后把烟和酒都戒了。他还经常为附近群众传授种胶技术。

  经5年试验,良种“RRJM600”平均单株年产干胶6至8公斤,比海南本地实生树产量高4倍多。

  1958年,他经办的“侨福公司”并入南田农场,称“国营南田农场爱国作业区”,雷贤钟任作业区副主任,仍坚持老胶工的本色,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工作。

  周恩来接见 王震宴请

  他引进的橡胶良种,不仅在海南垦区广为推广,还引种到云南等垦区,为祖国橡胶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到1980年代,仅海南垦区就种植雷贤钟引进的良种200多万亩。后来,人们尊称雷贤钟为“橡胶王”。

  林春光在马来西亚也种过橡胶,他深知这些优良品种的经济价值,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政治价值,觉得雷贤钟此举不同凡响。他立即写报告向国务院华侨委员会呈报这一事件,雷贤钟也因此名声大振。

  1956年4月,周恩来邀请他参加全国侨联大会,他并被选为全国侨联委员。周总理接见他时亲切地说:“你带橡胶良种回来,比带金子还宝贵。金子中国有,良种橡胶却很少啊!”国务院还向他颁发奖金,并授予他一面“开荒垦殖,热爱祖国”的锦旗。

  广东省政府给了一幢房子让他定居,他却说:“我的事业在海南岛啊!”没住几天,他便回到海南,继续与侨工兄弟一道,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做贡献。

  雷德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父亲曾说过,周恩来要接见他时,派车接他到中南海,还亲自给他开车门。农垦部长王震,也专门宴请他。雷德万拿出一张当时宴会的请贴,上面王震的签名清晰可见。

  “文革”期间被打成“特务”

  提起十年动乱期间雷贤钟遭到的非人待遇,雷德万似乎不愿意多说,想用“很惨”两个字一带而过。但记者看到,雷德万的脸在微微抽动,眼圈有些模糊。

  “文革”期间,雷贤钟被戴上莫须有的“特务”和“走资派”的帽子,常常被批斗。有一次,雷德万被一些人叫去做思想工作,被要求带他们去“找枪支武器和电台”。还有人质问:你们家在国外那么富,为什么还回来受苦?肯定动机不纯。

  这些问题,弄得雷德万哭笑不得,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1978年6月,雷贤钟先生终于得以平反,重新担任南田农场侨福作业区副主任职务。复职后,他总是骑着那部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旧自行车,到各生产队检查指导橡胶生产。许多好心人劝他说:“你都70多岁了,‘文革’中又受了那么多苦,该歇歇了。”他总是笑着说:“我身板还硬朗,要在有生之年再为祖国奉献点余热!”

  黎族同胞最高礼遇送行

  在雷德万经营的芒果园内一处平地,坐落着雷贤钟的坟墓。

  雷贤钟1984年11月5日病逝后,就葬在他为之付出近30年心血的橡胶园。坟墓后面,是30多株特意留下来的老胶树,专门陪伴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橡胶 芒果 种子 橡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