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王益文:衢州鲟鱼养殖第一人


         他是衢州市温热带鱼苗种(罗非鱼、淡水白鲳)越冬的奠基人之一,他又是衢州市最早养殖鲟鱼的人,他就是衢州水产界的名人――柯城区花园鲟鱼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益文。20多年来,王益文通过养殖罗非鱼、淡水白鲳和鲟鱼走上了致富路,也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成为我市水产养殖的创业先锋。

  承包鱼种场亏损60万

  44岁的王益文个子矮小,身高虽然只有151厘米,但在衢州水产界却是个知名人士。与他打过交道的当地农民,都会翘着大拇指说:“他个子是比较矮,但养鱼非常精。”“我因为个子矮小吃了不少亏。”8月21日,在王益文的鲟鱼养殖场,他向记者讲述了创业经历。从小学到高中,王益文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我是1983年从衢二中毕业的,当年高考本科已上线,却因为身高的原因,没有被录取。”第二年,王益文选择了重读,结果高考分数超过重点线 30分,也是因为身高,最终被浙江水产学院录取。

  1986年,王益文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衢州国营鱼种场。工作不到几年时间,出类拔萃的水产学院高材生王益文就当上了场长,那年他才28岁。“ 我当上场长后,1995年鱼种场陈家分场对外承包,因为没有人承包,我只得自己承包下来。”王益文回忆说,那时大伙思想特别好,本来承包给别人一年只交二三万租金,因为自己是场长,从鱼种场创收角度出发,他承包的租金是10万元。本以为养鱼苗能赚大钱,没想到这年因为水源污染,结果所有鱼苗全死掉了,亏损达60万元。“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遭受大挫折。”欠下一屁股债务,王益文感到压力巨大。不将这些亏损补回来,鱼种场就面临解散的危险。

  温流水养鱼带富村民

  人有时确要有点精神,王益文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主动扛下亏损,请求上级部门停薪留职三年,誓将债务还上。这么一逼,王益文由此走上了温流水养鱼之路。1996年,王益文向亲戚借来3万元,在原花园乡陈家村利用巨化热电厂的冷却水,通过渠道引到鱼塘里,搞起罗非鱼、淡水鲳鱼的“越冬保种”养殖。一年辛苦劳作,王益文的罗非鱼、淡水白鲳、淡水珍珠斑卖掉8万元,除去成本净赚5万元。

  王益文说,当初温流水养鱼的面积只有8亩,现在已扩大到60亩,销售额一年比一年多,均销往上海、江苏、山东、福建、江西、浙江各地。利用温流水养鱼不仅让他还清债务,还使他成为我市有名的“养鱼大王”。见利用温流水养鱼能赚钱,不少陈家村村民也学样养起罗非鱼、淡水白鲳。养殖户一遇到遇到养殖技术问题,王益文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村民雷振良1998年开始养罗非鱼,现今已有鱼塘七八亩,年纯收入超10万元。几年来,王益文已带动陈家村 10多户农民通过温流水养鱼走上致富路。

  冷水养虹鳟失败改养鲟鱼致富

  2002年,王益文在柯城区花园街道缸窑村建了渔场,利用乌溪江优质溪水开始养殖冷水鱼。“刚开始是养虹鳟鱼的,可由于在六七月里水温偏高,导致十几万尾虹鳟死去。”王益文说,虹鳟挺难养,它要求最高水温在22℃以下,可渔场夏季水温保持在28℃以下,一般在25℃左右。不怕失败的王益文就到北京中国水产科学院房山鲟鱼养殖基地考察,发现名贵的鲟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等养殖优点,并且鲟鱼属于亚冷水性鱼,只要夏季水温保持在 28℃以下,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先后去了二次,2004年,我就将10来个虹鳟养殖水池改建成鲟鱼养殖场地,开始试养鲟鱼。”之后,他聘请4 名来自四川、湖北的鲟鱼养殖技术人员,以股份形式共同养起鲟鱼。“当年6月我们放养6000尾10公分左右大的鲟鱼,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史氏鲟这三个品种各占2000尾。”王益文说,经一年半时间喂养,发现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更适应我市的水质和气候环境。“这些鲟鱼长到0.65公斤重开始供应市场,每公斤售价50元,一共卖了20万元。”鲟鱼养殖成功,王益文信心更足。带动附近农户也养鲟鱼致富,2007年他又搞起鲟鱼鱼苗养殖。精心培育,当年他以每尾 4元至5元价格,销售鲟鱼苗40万尾。

  这几年,他每年销售的商品鲟鱼有5万尾。“今年1至8月已销出40万尾鲟鱼苗,我一年能养4批鲟鱼苗共60万尾,全销往千岛湖、台州和江西、广东等地。”养鲟鱼致富的王益文不忘当地村民。去年上半年,他牵头成立了柯城区花园鲟鱼专业合作社,带动附近村庄的三四十户农民一同养殖鲟鱼,走上致富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流水养鱼 白鲳 珍珠 带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