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黑木耳成农民致富产业“老大”


         作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东宁县的黑木耳产业近年来获得较大的发展。据统计,该县2007年发展黑木耳达4.42亿袋,种植户达1.3万户,从业人员高达2.8万人。预计产量将达到21.7万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可实现产值5.5亿元,拉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以上。 

         天然优势 
         
         成就黑木耳远大前景 

         东宁县县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有效积温在2900-3000摄氏度,无霜期为150天,年均降水量495毫米。境内山清水秀,有大小河流160多条,森林覆盖率达88%,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黑木耳生长。县内林木资源丰富,且全省大型森工企业绥阳林业局在该县境内,加之东宁、绥芬河两口岸每年从俄罗斯进口木材超过700万立方米,能够保证木屑等黑木耳生产的原料需要。 

         该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规模化的人工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富民支柱产业只是近十来年的事。据悉,目前全县 102个行政村有99个发展黑木耳产业,其中人均黑木耳纯收入突破万元的村就有2个,突破8000元的村有5个,突破6000元的村有9个,突破5000 元的村有23个,黑木耳已经成为东宁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 

         东宁县绥阳镇绥西村的一位耳农告诉记者,原来自己家住的房子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自己种黑木耳虽然才三年时间,就已经脱贫致富。第一年的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去年增加到3万元,今年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2万袋,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应该有希望。他指着自己新盖的6间新房,说那是专门培育黑木耳菌种用的,比他原来住的房子都好,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 

         打造硬件 

         筑牢黑木耳发展后盾 

         为保证黑木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该县制定了“控制总量、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发展原则”。并对黑木耳产业积极给予政策倾斜,在市场培育、园区建设、技术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提供扶持和保障各镇村为耳农用地、用水、用电等需求多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 

         为充分发挥市场的龙头牵动辐射作用,当地政府还在绥阳镇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专业市场。该市场占地6万多平方米,东宁县政府给予匹配资金、提供优惠政策。2002年以来累计投资2200多万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市场主体、强化集散功能,拉动了东宁县乃至周边广大地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目前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已经有经纪人1000多人,营销网络覆盖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福建等地,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市场实现交易量35万吨(折合干品2.5万吨)、交易额10亿元,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标准化市场和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 

         为提高黑木耳产业的科技水平,2006年,东宁县投资300万元新建了食用菌研究所,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合作,自主研发菌种,9809、东 A1号等10多个高产、抗逆性强的黑木耳新品种,已经成为该县的主要菌种。还新建了一级菌种厂,生产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耳农的菌种要求在6个黑木耳专业村建设了自动化菌包厂,现已全面投入使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耳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缓解了该县黑木耳生产季节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他们还坚持引进新技术。三年来,先后组织技术人员10余批次到国内外食用菌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到目前,网架晾晒、室内催芽、小孔栽培等10多项新的种植技术已在全县广泛运用。其中,采用小孔栽培技术的黑木耳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质量明显提高,广受市场欢迎,每斤的销售价格增加3—5元。 

         东宁县还重视技术标准的统一。五年来先后制定了《黑木耳栽培技术》《袋栽木耳标准化种植技术》《无公害黑木耳生产规程》等规范化技术规程,印成小册子在全县广为发放,并由食用菌技术推广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办班培训和入村入户指导,确保技术标准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该县的黑木耳栽培技术标准已经升格为全牡丹江市的技术标准,并在全省广大地区得到认可和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黑木耳 食用菌 木耳 林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