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朱云娥:致富不忘本土人


         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朱云娥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短小的身材,粗壮的双手,一年四季忙到头,笑容一直挂嘴角。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营运蔬菜16年,年销售蔬菜600多吨,年收入15万元左右,带动10个村、1000余人增收致富,开辟出了一条销售蔬菜的致富之路。 

         一、人生路上多转折,“一袋干菇”创佳话 

         1989年,朱云娥在村办的集体企业里上班,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8块。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朱云娥经常把自家种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去卖,以贴补家用。一天早上,在市场卖蔬菜的朱云娥上碰到一个人,说家里有急事,非要将一袋干菇倒卖给她。一向热心的朱云娥二话不说就收下了那袋干菇,谁知一转手就净赚了6块钱。正是这6块钱的触动,使朱云娥萌生了营运蔬菜的想法。 

         刚开始,对市场需求不了解的,再加上资本的缺乏,朱云娥还不敢做得很大,只是每天收个几十斤,百来斤的蔬菜,用自行车带到周边的苏州、昆山等地去卖。那是一段艰辛的历程:酷暑,顶着毒辣的太阳,一趟下来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处干的地方,整个人都虚脱了;寒冬,北风刺骨,手脚冻得通红甚至失去了知觉,躺到床上几个小时也暖不了。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朱云娥,她依然坚持着,早出晚归,蔬菜的贩运量逐渐增加,几十斤、几百斤到几千斤;运送蔬菜的车也由自行车、摩托车换成了大卡车;而朱云娥的蔬菜也在各大菜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打出了品牌,她本人也成了全镇闻名的女经纪人。 

         二、致富不忘本土人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朱云娥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不忘帮助村里妇女一起增收致富。她不断向村民介绍外面的人、外面的事,用好的典型引导她们转变观念,鼓励村里的妇女大胆走出家门,引导周边妇女种植香葱、韭菜等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蔬菜,以实实在在的收入吸引她们加入致富行列。与此同时,朱云娥不断扩大种植范围,在她的带动下,新毛镇的蔬菜种植从十几年前的10多亩地发展到目前的800多亩。吸引多家农户种植韭菜,种植面积达450多亩,10多个村,600多人加入了韭菜种植行列。在种植的过程中朱云娥还帮助方圆几百里的农民进行售销,并以公道的价格和诚信的经营态度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夸奖,周边群众纷纷将自己种植的蔬菜拿到朱云娥处销售。面对源源不断的货源,朱云娥半吨的卡车也换到了2吨,而周围群众的收入也由以前每月几十元增长到上千元。 

         在朱云娥生意做得热火朝天的时候,2003年的一场非典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失去信心,而是鼓起勇气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往年的5月份,正是蔬菜销售的旺季,而这一年,餐饮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市收购蔬菜的车辆比往年少得多,群众的蔬菜外销成了问题,朱云娥的生意也走上了下坡路。看着妇女姐妹辛苦种植的蔬菜没有销路,朱云娥从心里为她们着急。为了不辜负姐妹的信任,更为了坚定周围群众种植蔬菜的信心,朱云娥就像往常一样照常收购。却没有人知道,装出去的整车整车的菜,不是卖给菜贩,多数是倒在菜场的垃圾堆上。为了不让百姓担心,朱云娥仍旧像以前一样笑脸相迎,热情招呼,看着乡亲们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精力种植出来的菜,朱云娥情愿自己亏也不让乡亲们忧。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朱云娥熬过了那次难关。 

         三、做大做强打品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朱云娥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没文化、缺技术、更不懂市场经济,为此她利用每一次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市妇联举办的“科技送下乡”的活动中,朱云娥认识传统蔬菜在面对市场的新挑战时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为了弥补不足,寻找新的优势,朱云娥经常与当地的农民,与在上海、昆山、常熟市场上做蔬菜的老板进行一些有关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的交流和探讨。在贩运蔬菜的过程中,收集蔬菜销售的反馈信息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消费倾向。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带领群众种植一些受大城市居民欢迎的蔬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韭菜 萌生 反季节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