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何改革:种地3年挣出50万


  何改革,今年34岁,家住重庆市开县大进镇。30年来,他最深的记忆就数那次高山移民。清贫的村民们经历了“高山移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发展历程,有的还当起了小老板、大老板。“如果不挪窝,那是一辈子都摘不掉贫穷帽子的。”何改革说。


  移民前住茅棚吃救济

  由高山搬下来之前,他一直住在杨柳村一个名叫白鸽湾的村落里。那里不通电灯、电话,不通电视、广播,村民全是靠天吃水。

  “那些年,我们白鸽湾的几十户人家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救济粮,外加自产的‘三大坨’(洋芋、红苕和包谷米),‘穿的是梭边子’(草鞋),记得曾有歌谣是这样唱的:‘白鸽湾的单身汉,杨柳沟儿的婆,吃是包谷米,睡的包谷壳,两年下次街,嘴巴都摆落。’”

  14岁改名叫“改革”

  那时候他的名字叫何有进。“14岁时爸爸给我改的名字。”何改革说,那时改革的风刚刚吹进大山。“要想你和你的下一代不再受穷,就要跟到党和政府走改革路!”这是老汉当初反复念叨的话。

  “那些年,村里陆续有人外出打工。”何改革没顾父亲的劝阻,跟着亲戚朋友南下打工,整整3年,吃了不少苦头,“但我挣回了父亲大半辈子都没想挣到的那么多钱。我用这些钱将茅草棚改成了砖瓦房,还娶了媳妇,生了孩子。”

  “打工最大收获,是长了见识。”回来后,他又参加了乡里举办的短期培训,按“订单”协议再次到广东打工,收入又高了许多。

  移民小洋楼盘算更富裕

  2000年回乡后,何改革所在村子35户134人实施高山异地移民,搬迁到杨柳村一组、二组人口集中的地方。杨柳村的70亩抛荒地,分配给了这些搬迁户。

  搬前,大家心里还担心之后日子怎么过?很快,何改革就发现乡里作了统筹规划:每户建成两楼一底的小洋楼,楼上住人,楼下经商,并统一建筑模式。“你看我家现在住的这小洋房,外墙是雪白的瓷砖,里面宽敞,大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井井有条。”何改革喜不自禁地说,

  原有的土地及山林,经土地流转,交由开发公司集中开发。何改革和父亲采取“返租倒包”方式,承包了开发公司700亩土地种植木香。何改革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木香3年一收,每亩产值在1200元左右,种植成本大概500元,净收益700元,三年就可收入近50万元。

  何改革说:“这50万不是梦想,只要踏踏实实干,3年之后不止这个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高山 土地 木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