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钦南区那丽镇土地田村,“养虾教授”远近闻名,他就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邓荣志。邓荣志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养虾,养出了大名堂。
每天一大早,邓荣志就来到他的虾塘,先察看池塘水的颜色,接着到投料台仔细观察虾吃料的情况,然后检测水质,询问养殖人员投料数量以及晚上虾的活动等有关情况。海边的虾塘,处处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邓荣志的虾塘面积有20多亩,养殖的全都是优良品种南美白对虾,目前塘里的虾正常生长,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
邓荣志200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留城,另一条是返乡。面对选调百色工作的机会,邓荣志犹豫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作出了让多数人不理解的决定:回乡创业养虾!邓荣志说:“那时候有人说我是在城里混不下去才跑回来的。其实,我的家乡比较适合水产养殖,当时很多村民搞对虾养殖,急需技术指导和服务,我是冲着这个回来的!”
“当时我回来,父母意见很大,因为我是几个兄弟姐妹里面唯一一个读大学的,他们希望我读大学走出去。后来我父亲见我连续几年都做得不错,乡亲们也认可我。成功了,他也慢慢接受我回来这个现实。” 邓荣志回想起往事说。
二
创业是艰辛的。邓荣志回乡后租用20多亩虾塘养殖对虾,他不怕辛苦跑虾塘,蹲虾塘,研究养殖技术,进行养殖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很快就掌握了一套高效的养虾技术。
2004年,邓荣志在管理好20多亩虾塘的同时,还开办一家饲料店专门经营对虾饲料和药物,这时候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缺乏。邓荣志说:“资金很困难,我都是东挪西借来经营饲料和药物、进行对虾养殖的。最难的时候,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
饲料店投入了大量资金,经营不好会血本无归。邓荣志在市场开拓方面下了一番苦功。邓荣志说:“我利用我的技术优势,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虾农获得成功后,纷纷上门请教并购买饲料和药物,我的市场逐步打开了。”
邓荣志坚持走生态科学养殖的路子,他的20多亩虾塘成了养殖示范基地,连续5年获得大增产,收获的对虾单个重20克以上,亩产对虾超过 500公斤,创下了广西北部湾对虾养殖的最高记录,质量符合出口标准,经济效益显著。如今,他的饲料和药物经营及对虾养殖的资金规模已达400多万元。邓荣志创业成功了。
三
成功后的邓荣志积极帮助乡亲们养虾致富。60多岁的村民张崇兴养殖的对虾长到6至7厘米长时得了白斑病。这是一种传染性病毒,得了病的对虾不吃不长,慢慢死掉,如不及时治疗,整塘虾全毁了。张老伯找邓荣志帮助解决。他对症下药,很快把虾病治好了,一个月后,这塘虾净赚了3万元。对此张老伯非常感动。
为了进一步规范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并抵御市场风险, 2006年初邓荣志牵头成立了土地田村对虾养殖协会,并当选会长,他经常给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协会会员张振升:“邓荣志手把手地指导我们会员,还在自己的饲料店开设‘农家课堂’,为我们免费上课,使我们提高养虾技术。”
在邓荣志的倡议下,2008年7月,对虾养殖协会成立了团支部, 31名共青团员除了本村委会的以外,还有来自相邻合浦县乌家镇的,成为钦州市第一个打破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团支部。团支部通过赊销饲料和药物对团员青年进行扶持,并从技术指导、疾病防治到成虾收购销售实行一条龙服务。这种团建模式和服务方式获得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的表扬。
邓荣志的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使土地田村对虾养殖成功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全村对虾养殖面积4500亩,年总产量达 3700吨,总产值8400万元,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养虾已成为土地田村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虾农们都说致富离不开“养虾教授”邓荣志。虾农黄永志说:“我家养两个塘,面积20亩,每年收入大概有10万块。我非常感谢‘养虾教授’邓荣志在技术上帮了我们的大忙,全靠他帮我们发家致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7-31/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