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糊口粮”变成“致富粮”


         和顺县马坊乡西河村村民张二扣,五年盖了三处新房,这在过去做梦也不敢想啊。现在,他逢人就讲种小杂粮也能致富。 

         种杂粮走上致富路 

         张二扣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2002年12月,西河村村里动员种植荞麦,无偿提供优种,一亩地还补偿20元。于是张二扣就和当地新马杂粮公司签了合同。几天过后,县质监部门的人就上了门,带来了《无公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小本本,工作人员把全村报名种植的10多户人家集中到村委会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选地、如何施肥、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 

         “这个标准化种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还是要相信科学”,第一年张二扣种地都按照规程去做,小杂粮颗颗都像精挑细选的一样,最后一算比种玉米多收入了1万元。如今在马坊乡,像张二扣这样的示范户就有10多家。 

         标准化基地成为“致富田” 

         2002年,和顺县政府出台了发展绿色荞麦的优惠政策,在马坊乡选择6个村加以推广,并投入100万元鼓励农民种植。 

         和顺县质监局和当地的农业部门在牛川乡高邱村建设500亩优势谷子示范园区,亩产增产80公斤;在马坊乡宣窑沟村设600亩甜荞麦示范园区,在增施有机肥与配方施肥等方面进行培育,同时在马坊乡宣窑沟村开展沼液浸种和沼液叶面喷施效果试验,使杂粮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种植热情积极高涨。在马坊乡,刚开始只有1/3的农户种植小杂粮,现在家家户户都种,用他们的话说:这标准化的小杂粮是咱和顺农民的“致富田”。 

         深加工提供增收保障 

         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中,龙头企业始终是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新马杂粮有限公司是最早开始小杂粮加工的企业,他们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售后价格,每年仅无偿提供良种就需要投资20万元。 

         和顺县质监局局长冯如珍告诉记者,“正是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和顺县小杂粮标准化种植才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优质杂粮生产基地5 万亩,形成五大杂粮生产基地,涉及全县5个乡镇156个行政村、7769户农民,年平均为农民创收40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马 施肥 生产基地 标准化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