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黄岩农民茭白田里走出致富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连日来,在黄岩区头陀镇元同溪流域的万亩双季茭白基地里,到处是农民采收、加工、买卖茭白的忙碌身影。早上10点许,开拖拉机的、骑电瓶车的、蹬三轮车的茭农们,纷纷将一袋袋刚刚采收的鲜嫩茭白汇聚到收购点。下午5点左右,全镇20多辆满载“元同”牌双季茭白的大卡车,就走出了头陀。第二天,味道鲜美的茭白就可摆上义乌、杭州、上海、广东、江苏等大中城市市民的餐桌…… 

        起早摸黑忙茭事 

        每天天麻麻亮,茭农们就起床了,吃过简单的早餐,迎着习习凉风,踩着田间小道,闻着野花与茭白的淡淡清香,来到田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0点左右,茭白进入繁忙的交易,茭农们就将田里采收的茭白经过简单的加工和水处理后,送到收购点,进行买卖交易。交易场内,20多位农家妇女围着一大堆洁白的茭白正在包装,整个场面如火如荼。 

        “今年的茭白价格不错,我家一亩半茭白预计可收入15000块。”茭农韩志壮一边接过茭白钱,一边高兴地告诉笔者。 

        农民抱团闯市场 

        中午时分,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大半天的茭农们,正在家里乐滋滋地清点着赚回的钞票,笑意写在脸上。而在此时,茭白合作社、收购点里的小贩们却仍在忙碌。 

        “小解你好!我们收购的茭白下午5点半出发,6个小时后到达市场,请您安排接车。”黄岩双季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梅国君正在收购场里通过手机与外面抱团伙计进行联系。在头陀,全镇几乎所有的茭白都是通过合作社、农民返销户抱团收购,销往全国各地的。截至今年,全镇已成立各类茭白返销组织近 50个,从业人员近1000人,他们一头联着市场,一头联着农户,为茭农提供加工、销售等服务,增强农民的风险抵御力和市场竞争力。 

        茭白田里流真金 
        
        “过去种田几乎没有效益,农田抛荒也十分严重,如今开展茭白设施栽培,茭田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聚宝盆’,想多租点田也难着。”种植户余仙岳说。 

        茭白,水生蔬菜,一年两熟,分别为夏、秋两季,在头陀已有近20年的栽培历史,从起先的几十户,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几千户,上万亩的规模,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元同”牌茭白以外观洁白,质地细嫩,味鲜美等特点,深受上海、广东、江苏、杭州、义乌、温州、宁波等地的市民青睐。 

        今年“元同”牌早茭平均收购价每公斤4元左右,预计平均亩产可超8000元,全年茭白总产量可达4万余吨,有望实现总产值超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65%左右,成为头陀农业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如今,不少头陀农民朋友尝到了种茭白带来的甜头,条条水泥路通家门,家家户户盖新房,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一天更比一天好。 
        
        科技种茭促增收 

        为促进茭白规模化发展,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创特色,扬优势,全面推广普及“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引导农户实施无公害安全生产,不断加快茭白新品种开发和推广,引进“四九茭”、“浙茭1号”、“浙茭911”、“浙茭2号”等品种。同时加强科技培训,采取上请下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经常性组织培训,全年培训农民达10000余人次;茭白上市前,镇里还通过“农民信箱”定期发布蔬菜供求信息,与有关蔬菜市场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据了解,双季茭白棚室培土栽培技术于1999年荣获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2005年“元同”牌茭白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6年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8年评为全区“十佳农产品生产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茭白 蔬菜 无公害农产品 拖拉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