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今年59岁,家住红卫农场第二管理区。他以前常听人说,送钱送物,不如送批好干部。这几年,他在脱低致富的过程中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涵义:是农场扶低共富的好政策和管理区一心为民富、帮民富、扶民富的好干部,让他走上了猪鱼立体养殖致富之路。
他1987年带着50只绵羊落户在红卫农场二区,种过旱田、承包过水田。那时,他家里劳力多,种地不愁,可2001年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相继成家后,他老伴儿心脏又不好,另外种地始终也不是他的专长,所以家里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但他搞养殖还算在行,他从24岁就开始养羊,一养就是20年,在养殖方面,小毛病一般不用请兽医,经常自己给羊打点滴。因为没有资金扩大规模,养猪也是小打小闹,赚的钱就够年吃年用的,生活水平始终处在低收入状态。正当他琢磨着如何扩大规模,增加收入时,农场党委开展扶低支富工程,把帮助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富当作一件大事摆上日程。他成了连队的七个扶低对象之一,区主任与他结成了帮扶对子。在主任的协调下,连队将外围一处6亩废弃鱼池整理出来,让他发展养鱼业,他和他老伴儿就搬到了鱼池边居住。他趁着李主任到他家了解情况时,把在鱼池边养猪,利用猪粪喂鱼,走母猪繁育—肉猪喂养—鱼猪结合养殖模式的想法和主任说了,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鱼肉品质。主任听完后,十分赞同,还说,象他这样愿意致富、千方百计想致富的人,我们乐意帮,有什么想法大胆地干!一句话,让他吃上了定心丸,之后他就开始张罗着买仔猪。为了扶持他发展生产,主任先后帮助担保使用无息扶低资金1.5万元,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又用主任自家的农用车把鱼池四周的小镐头地连成片,让他种玉米,这样猪饲料的问题又解决了。看到什么事主任都帮他考虑周全了,他和老伴儿十分感动,下决心一定要把2头母猪、1头种猪和1400尾鱼苗养好,让4亩玉米创高产。他和老伴起早贪黑象照料自家孩子似的伺候着,为了节省成本,玉米地他自己用锹备垄;天刚刚放亮,就起床,在玉米拔节期、孕穗期、结实期一株株地追肥,一棵棵地培土,每次追肥都得三四天。付出终有回报,年底一算帐,获得了亩产1800斤的好收成,猪饲料也不用外购了。夏季,蚊虫多时,他就在鱼池边上每隔三五米串联一盏灯,用灯光吸引飞虫给鱼当“夜宵”。两头母猪产仔,为及时把小猪身上的脏东西清理干净,剪掉乳牙和尾巴,防止母猪压着猪仔,他也一直在边上守着。当时是9月份,蚊虫肆虐,身上腿上都被蚊子咬了个遍,奇痒难忍,但辛苦了大半年就为这几天,他愣是咬牙坚持,两天两宿没合眼。看着17头小猪活蹦乱跳,他倦意全消。鲤鱼在他精心、科学的喂养下一天天长大,9月份也陆续上市,鲤鱼最大的长到4斤7两,平均起来都有3斤来沉,4200斤鱼就收入33600元,去掉饲养成本和还扶低款,年纯收入13600元,一举摘掉了低收入的帽子。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第二管理区被列为农场第一批绿色城堡建设试点,全区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高兴,一时间都在忙活着拆泥草房、扒杖子、规划柴草垛,一切都为栽绿化树让路。他看到管理区四周该拆的拆,该扒的扒,就只有他家房子、猪舍没动,看上去十分不协调。他就找到领导,问他家什么时候搬,管理区领导见他主动找上门来,就笑着说,还是老王觉悟高,知道咱们下步的工作方向了。他老伴得知要扒房子时,火冒三丈,要跟他干仗。说实话,从内心来讲他也不想扒,那是他和他老伴刚投入好几千元,刚给房子新贴了面砖,里面又加了一层保温板,拆了觉得太可惜了。但当他看着区领导为了搞规划苦口婆心劝完东家劝西家,他也于心不忍。天天看报纸、电视,他也知道新农村建设是大势所趋,所以他一边劝他老伴,一边又安慰自己:区里干部这么帮助咱们,现在是最需要咱们支持的时候,怎么就转不这个弯了呢?
工作做通后,说干就干,仅用三天的时间,他就把猪舍搬到养殖小区。队里花了6000元帮他买了房子,并花钱雇来推土机推了个占地8亩的鱼池,让他继续养鱼,开春后区领导还要帮他设计一个现代化猪舍。一系列计划,让他和他老伴乐得合不拢嘴。他和他老伴就把心思都花在20多头猪身上了。为了能让猪在温暖的环境下安全过冬,他找来水稻地用过的大棚管,买来塑料布,把猪圈罩上。平时,里面暖洋洋的,猪一点也不遭罪。但冬季不比夏天,不用清粪,用水龙头直接冲到鱼池里,20多头猪吃、喝、拉、撒也够他和他老伴忙活儿的。他俩每天早晨5点起床,喂猪、清粪、饮水,一上午都在棚子里过,汗流浃背;钻出猪棚,又来个透心凉,一个冬天他和他老伴都感冒三四次。他儿子、媳妇看到后总是心疼地劝他们别干了,孩子们也能养活起二老。他动情地对孩子说,不行啊,不但干,还得干好呢,不然怎么对得起人家区干部帮咱的那份心啊!看到父母的态度十分坚决,儿女们也不再劝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6-01/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