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个曾经背负千万债务,又起死回生,被人称作打不死的风云人物,他就是万玉娥。只要提起他,没人不佩服地竖起拇指。
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白泥塘村村民张应辉:十里八乡这里老老少少都说这个人是我们这个地方一个像我们山上石头上长的一种灌木,一种叫打不死的草。
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白泥塘村村主任尚学明:见到一滴水就会发芽,就会长起来。
打不死草全身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被砸烂,哪怕是破碎的叶片,落地之后都能生根发芽。用它来形容万玉娥毫不为过。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用了3年的时间变成了百万富翁,可是一步走错不但倾家荡产还背负了千万债务,然而5年之后,他不但奇迹般的还清了债务,还重新拥有了千万资产,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他充满了传奇色彩。
万玉娥的老家白泥塘村是屏边苗族自治县最为偏僻的小山村之一,那里的人们世代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平淡的生活。当时不满20岁的万玉娥却与众不同,背着家人独自走出了大山,跑到县城附近的滴水乡,开办了一家小型的养鸡场。
万玉娥:当时我在鸡场,拌饲料、除鸡粪、捡鸡蛋,有些时候把鸡蛋送到客户门店,我都做。
万玉娥的勤奋努力让他三年的时间,把养殖场发展到了3万多只蛋鸡,鸡蛋也一直卖到了中越边境的河口口岸,赚到了将近300万元。年纪轻轻就成了村子里的首富,这让他无限风光,也让他有了更大的抱负,一心要做一番更大的事业。1997年万玉娥到河口送鸡蛋时,结识了做水果生意的老乡吴加贵,从他的嘴里万玉娥悟出了一个潜在的商机。
水果经销商吴加贵:当时的时候,荔枝和龙眼卖40元一公斤,那个时候只有我们做,做的人很少,我们到那边进货进过来,到这边差价就是一倍。
屏边苗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边缘,温度气候都与河口相差无几,非常适合龙眼和荔枝的种植。万玉娥盘算,如果趁着本地还没人引进,自己第一个种植,赚的不知要比养鸡多上多少倍。
万玉娥:一棵荔枝龙眼就有五六百元收入,10棵五六千,100棵五六万,1000棵呢,我几千棵栽种下去,比养鸡养猪划算太多了。它还是个植物,不像猪啊鸡啊,要饲料不断。
1998年的春天,万玉娥卖掉了养殖场,跑到广东,以25元一株的价格,买回了6000棵树苗。在距离老家不远的地方租用了几百亩的山地种植起来。可是一年之后,他发现,施肥,打药,修剪这些日常开支都必不可少,比养鸡的成本还要高。很快万玉娥就花光了积蓄,只能四处借钱来维持。
万玉娥:当时人家三百五百,只要能借到我就借,一年过去了你还要继续在维持,再借,要不我前面投资的钱找谁要去。
好在以前拥有过百万富翁名头,如今又有个实实在在的基地,万玉娥用它作担保不但赊来了化肥农药,就连工人的工资都欠了下来。5年后,万玉娥一心以为马上就能拿到丰厚回报,谁想到龙眼树居然丝毫没有反应,这下他傻了眼,再细细的一算帐,居然累计欠下了900多万元的债务。心急如焚的万玉娥赶忙跑去求助县里的科技局。
屏边县科技局副局长万玉伟:当时去基地看他的苗,主要苗是假苗,是自生苗,不会挂果的,自生苗即使挂果也是相当小,不能吃。
苦熬5年,换来却是一无所有。万玉娥上当的事情很快就在当地传开,当初借钱给他的人听说后都着了急。
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白泥塘村村民王志伟:像我们农民赚2万块钱不容易,几年都赚不了2万块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4-20/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