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福建招宝生态农庄董事长蓝招衍
序 篇
蓝招衍是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人,他家居住于湖雷镇东北部有着数百年传统的畲族村落--蓝屋村。18岁那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从穷山村脱颖而出,考上了福建中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后当了多年医生,积累了深厚的中医素养。
1990年的一天,蓝招衍和几位朋友在饭馆吃饭,见老板花45元从一个猎人手里买了只野鸡,这情景让他怦然心动,他想:一只死野鸡就能卖这么好的价钱,如果养野鸡岂不很快可脱贫致富?
第二天,他与弟弟蓝招宝瞒着父亲将家里仅有的两头大肥猪卖了,又借债凑齐2000元钱,弟弟蓝招宝怀揣这笔钱一路啃馒头去外地学习,10多天后买回10只山鸡蛋,他们用母鸡孵化,小鸡出壳后放在猪舍里饲养,期间雏鸡被老鼠咬死了几只,最后只剩下3只成鸡。一天,一位专门收购各种野生动物的广东人找到了蓝家,想以每只65元的价格买下3只野鸡。经与收购人交谈后,蓝招衍打听到广东那边吃野味的人很多,经营野味的酒家生意非常红火,市场需求量大得惊人。他决定留下这几只山鸡,而且果断想办法贷款1万元,批量购进了野鸡、鹧鸪进行饲养,结果当年产品一出来就被酒家抢购,不但收回了投资,还净赚2万块钱。就这样,蓝氏兄弟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地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史的第一笔。
一、创业事迹感动领导
由于珍禽市场很火爆,效益连年翻番,经过3年的发展,他们已积累了100多万元资金,山下那幢风雨剥蚀的百年老屋和一排排简陋的鸡舍,已无法容下不断扩大的珍禽养殖规模。正在他们对养殖基地的扩大一筹莫展时,政府有关领导及时伸出了援手。由于媒体对蓝氏兄弟养殖珍禽事迹的报道,地方各级领导都了解了情况,他们相继考察了这个在贫穷的小山村中创造出来的奇迹。对蓝氏兄弟的创业精神给与了高度评价。特别是时任龙岩地委书记的黄小晶,在考察蓝氏兄弟珍禽养殖场过程中,认真听取了蓝招衍艰难创业经历的汇报,他立即意识到,这是引导广大农民通过特种养殖走上致富之路的一个极好典型,需要给予大力扶持和宣传。
于是他不顾工作繁忙,亲自带领有关人员为蓝氏兄弟选择了新的养殖场址--蓝屋村后面的后龙山,在确定新场址时,黄小晶书记要求蓝招衍,要把这里“建成华东最大的珍禽养殖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5月,蓝招衍在后龙山上正式挂牌成立了 “永定县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
二、人祸的教训,50万买来严格管理
珍禽养殖场搬上山之初,整个山头除了有些杂草之外满目苍凉,地势高低不平,水、电、路都不通,若是下雨,那粘稠的泥浆连鞋跟都会拔掉。蓝招衍带领家人没日没夜玩命干了半年,在山下打了两口水井;铺设了几千米的输水管;同时架高压电线,购备用的发电机组,还花10多万元铺了条水泥路。同时一边生产一边栽树、种果,巨大的投入终于形成了生态农庄的雏形。
然而,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创业的征途也总是那么坎坷。由于市场好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但从家庭作坊式生产成长起来的企业,管理仍然停留在小农户式的模式上。特别是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及制度建设与执行上都还没有上轨道,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1994年的一天,工人在拌药时误将1ppm配成1%,药物浓度增加了一万倍,1万余只野鸡和鹧鸪死于非命,只剩下367只种鸡和部分鸡苗。一夜之间企业面临倒闭,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之外,还负债几十万元,员工怕拿不到工资纷纷离去,连2000元高薪聘请的技术员也摇着头走了。
就在公司风雨飘摇之际,蓝招衍决定辞去医院的职务,担任公司董事长。虽然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可蓝招衍已铁了心。初次接手工作,他首先动员弟弟招宝到福建农业大学学习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接受了这次教训,蓝招衍开始在管理上向科学,他实施海尔的OEC管理模式,从严治企,并贯穿于工作的每一环节。还请来退伍军人当教官,对员工进行军事训练,强化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这在全国养殖行业还是首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4-14/2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