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cctv致富经:两只芦花鸡带来财富的秘密


     山东省汶上县,历史悠久,史称中都。这里是芦花鸡的原产地。早在明清时期,当地百姓就大量饲养芦花鸡。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曾是皇家贡品的芦花鸡,却销声匿迹了。

    山东省汶上县畜牧局技术员:由于这个高产蛋鸡和速生肉鸡的逐步的引进。人们只满足一个量的需要。这样就把这个汶上芦花鸡逐步的减少了,到了90年代吧,这个芦花鸡基本上濒临灭绝了。

    2008年11月11日,记者在汶上县白石乡的昙山,却看到了成千上万只芦花鸡。李鸿磊是这家养殖基地的总经理,他以林下放养的模式,养了2万多只芦花鸡。芦花鸡形似元宝,又称元宝鸡,最重不超过三斤半。

    李鸿磊:长得很雄壮,其实它体重很轻。这就是最为标准的这个芦花鸡了,全身羽毛就是黑白相间,没有任何一点杂毛,并且公鸡羽毛的颜色稍微淡一些,像母鸡羽毛的颜色稍微重一些,这是比较纯正的,体重也就在3.5斤左右。

    记者:那咱秤一下。

    李鸿磊:可以可以,没问题。1斤,2斤,3斤,3.2斤,3.4斤。再养也不长了。到后期以后它几乎不吃东西了。因为它吃多少它消耗多少。

    李鸿磊原是汶上县林业局森保站副站长,他离开职位后,用不到三年时间,由100多只芦花鸡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赚来财富的同时,也让仅存于人们记忆中的汶上芦花鸡,再次声名鹊起。别看这里的芦花鸡一只重不过3斤半,价格却不便宜。

    李鸿磊:像这种价格应该在180元钱一只,至少180元,我卖的话就不论斤,论只,少180元钱咱们不能卖。

    2004年5月,汶上县林业局森保站副站长李鸿磊,作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竟然主动离开副站长职位,去养芦花鸡。为了激励自己,他还理了光头。众人不理解,妻子更是一气之下,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李鸿磊的妻子田爱峰:孩子才几个月,我抱着孩子就走了。回我妈那边了。呆了半个多月。

    李鸿磊:削发明志。理光了以后就是从新开始吧,从头开始。

    李鸿磊之所以不顾一切地要养芦花鸡,跟这个叫田献润的人有直接关系。田献润是汶上县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在外地搞工程的时候,经常有人给他要汶上芦花鸡。当时,在汶上县已经很难找到芦花鸡。对此,田献润一直耿耿于怀。

    2004年初,一个偶然机会,田献润和县林业局的人陪外地客户在汶上县的一家酒店吃饭。客人提出要品尝汶上芦花鸡,这让田献润很尴尬。

    而此时,时任林业局森保站副站长的李鸿磊也在场。李鸿磊大学学的是种源保护专业,对近乎绝种的汶上芦花鸡一直都很关注。关于芦花鸡的话题,田献润和李鸿磊聊得非常投机。

    山东省汶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献润:当时聊到高兴以后,我们就突然之间萌生了就是投资的这个欲望。我们干脆就把芦花鸡作为汶上县的一个品牌,做下来。

    李鸿磊:他谈得比我还多,我一看确实他很懂,并且他提出来他的市场开发战略市场开发计划,确确实实很吸引了我。

    李鸿磊和田献润达成合作协议后,经过一个月的精心选址,在汶上县白石乡昙山租了500亩山林,用以放养芦花鸡。尽管几近绝种,但在乡下的一些农户家里,还能看到一些杂交芦花鸡。李鸿磊费尽周折,以80元钱一只收购了100多只芦花鸡繁育饲养。田献润投资50万元钱,李鸿磊负责养殖和销售。两人各占50%股份,成立了芦花鸡事业开发有限公司。

    李鸿磊:这个地方偏离村庄,周围没有工厂,没有污染源。下面有泉水,一年四季都有水,水很甘甜。芦花鸡。喝着矿泉水,住着别墅,呼吸着最清新的空气,没有理由不产出优质的产品。

    种源保护专业毕业的李鸿磊,掌握着给禽类提纯复壮的技术。到了2005年秋季,李鸿磊提纯复壮后的芦花鸡,纯度达到了98%以上,养殖规模也由原来的100多只,发展到4000多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芦花鸡 羽毛 母鸡 公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