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农户在采摘咖啡,吃咖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吃过这个吗?”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村民:“吃过了吗,平时都吃,自己还会摘了吃。”
记者:“吃这个和喝咖啡的味道一样吗?”
村民:“不一样。”
记者:“生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村民:“甜甜的味道,经过加工以后,是苦的,有点苦的。”
当地有3万多户农户种植咖啡,他们一年卖咖啡能收入2000多万元。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的咖啡树还是不值钱的野生树。
我国的咖啡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其中95%以上在云南。咖啡按照大小分为小粒咖啡和中粒咖啡,上世纪初小粒咖啡传入我国云南省大理的宾川县开始种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德宏州的农场把咖啡作为种植项目,也有了一些咖啡种植户,因为没有销路,本来人工栽培的咖啡树慢慢变成了无人看管的野生树。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介桃村李小岩:“我们小的时候,就是随便拿去扔啊,打啊,我们不知道这个能卖钱。”
卖不掉咖啡,很多农户在家支起了炉子,自己做起了咖啡的加工。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周应凯:“咖啡我们种出来了,我们只是听说咖啡吃了以后可以提神,我们自家就炒着一下试试看,磨磨炒炒试试看。”
经过脱皮、发酵、晾晒、炒制等一系列程序,农户们终于喝上了自己种植的咖啡,但是,自己加工的咖啡口感发酸,并不能当作商品出售。
1998年,国内一家咖啡企业看中了德宏州种植咖啡的地理优势,开始在当地收购咖啡,这让当初种咖啡的农户看到了希望,不久他们发现,把咖啡卖给企业,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
冯二家种了5亩咖啡,当初没有人收咖啡,他就只能自己在家加工,自己喝,当地建起了加工厂就意味着种出的咖啡有人要了,这让他非常兴奋。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户育村村民冯二:“小孩,老人一起摘咖啡,几个人都摘。”
他像以前一样,把树上的咖啡一股脑全都摘下,送到收购点,本以为能卖高价,没想到只能以低价卖出。
咖啡收购员尹兴翠:“还有摘的时候,这种绿果不要摘,不达标,这种绿果,分开摆在一边。”
按照这个标准,绿果和黑果只有8毛钱一公斤,冯二心里很不服气,尽管不情愿,但有人收总比烂在地里没人要好,他还是卖掉了当年收的咖啡。
世界上的咖啡主要产自巴西、哥伦比亚等70多个国家,它在国际贸易中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原料产品。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咖啡主要是去壳咖啡豆,咖啡要经过清洗、脱皮、晾晒、脱壳等环节加工成去壳咖啡豆,如果绿果坏果过多,就会影响脱皮的比例。
咖啡加工厂厂长赵宏宾:“它里面有病果,黑果,病果和黑果脱皮脱不掉,脱不干净,当时收购的时候,就把它扣成级外果。”
这样分类是有原因的,这家咖啡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咖啡加工行业,当时国内做咖啡出口的企业有20多家,主要出口德国、法国、新加坡、日韩、中东等地,出口的去壳咖啡豆基本都在为国外品牌提供原料,在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
咖啡企业的进入,改变了德宏州咖啡种植户的采摘习惯,第二年,所有的农户都等到咖啡成熟之后再采摘。
冯二:“麻烦是麻烦一点,就是这两年的价格高一点,现在是一块八一公斤。”
种植户们按照收购标准采摘的咖啡,一公斤的收购价达到了一元八角,当地的种植面积从几千亩发展到三万多亩,但随着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当地咖啡产业发展的瓶颈。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咖啡 咖啡豆 香蕉 发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3-24/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