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海南琼中县:飞水岭下飘出醇醇咖啡香


 

飞瀑山咖啡将黎族的独特风情和咖啡的浪漫完美结合。

飞瀑山咖啡将黎族的独特风情和咖啡的浪漫完美结合。

长兴村村民种出的咖啡谷

长兴村村民种出的咖啡谷

琼中县就业局在长兴村举办国家初级咖啡师资格认证培训

琼中县就业局在长兴村举办国家初级咖啡师资格认证培训

  走进被大山环抱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兴村,只见青山环抱,绿树掩映,萦绕着浓浓咖啡香,与琼中别的山村不同,长兴村民最热衷的是坐在咖啡馆里品咖啡、聊天、下象棋,或者通过村里光纤全覆盖的无线网络上网冲浪,咖啡馆永远热闹而不喧哗,一片现代文艺范儿。

  现在的长兴村咖啡馆,已经有不少农民以及咖啡合作社成员可以自己磨制出咖啡了,而这些都得益于近几年长兴村咖啡产业的发展。

  咖啡让我有了傍身之技

  “我对咖啡还是比较有感情的,以前也被称‘咖啡师’,但是没有从业资格证,担心哪一天老板就把我炒掉了,现在有了咖啡师的资格认证,心里踏实多了。”今天下午,笔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正在保亭“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咖啡厅担任咖啡师的王彩芳。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兴村地理、气候、湿度等自然条件优越,依托海南万宁兴隆种植咖啡的有利条件,长兴村群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种植咖啡的传统。

  王彩芳是长兴村委会2队村民,从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从事咖啡职业很是向往。凭借着对咖啡事业的热爱,王彩芳只身一人来到了三亚,并且从事着自己最喜欢的咖啡师职业。

  苦于没有正规的渠道学习、培训,王彩芳一直都是“无证”操作,对于热爱这个行业的王彩芳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今年5月份,该县就业局在具有较好咖啡种植、产销基础的和平镇长兴村,开办琼中首期国家初级咖啡师培训班。来自琼中的吊罗山乡、营根镇、和平镇的69名农民学员在21天的理论、实践学习中,学习世界各地咖啡品鉴、虹吸壶操作训练、冲压壶咖啡制作、咖啡礼仪等知识,参训的学员参加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咖啡师),其中55人获得国家初级咖啡师资格认证。

  得到消息的王彩芳辞去了三亚的工作,第一个报了名,并在此后的培训学习中认真学习,课后仍缠着老师请教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学习换来了可喜的收获,王彩芳顺利通过获得国家初级咖啡师资格认证。在获得国家初级咖啡师资格认证后,王彩芳凭借以前积累的经验关系,不出一个月就到“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黄海清也是琼中飞水有机咖啡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前喝咖啡最多也就是能品尝出来甜还是不甜的。但如今的他聊起咖啡来却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他说,通过听咖啡豆爆裂的声音判断出咖啡豆烘焙火候是否到位。

  “有了资格证书,合作社如果开办‘咖啡驿站’,我也能出任咖啡师了。”黄海清对记者说。

  能人带领 长兴村兴起咖啡热

  2008年春节回家过年时,黄秀武听到村民埋怨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咖啡干果收购价格太低。在外从事采购工作的黄秀武心想,与其在外面帮公司搞采购,不如回家乡来收购,提高乡亲的收入。

  2008年,黄秀武以12元至13元每公斤向农民收购咖啡干果,比外来客商的价格要高出两三元。

  后来,黄秀武考虑,如果把咖啡去壳加工,那么2公斤干果可以加工出1公斤咖啡豆,而咖啡生豆的价格最低也有25元到30元每公斤,这远远比单单收购干果要挣钱。

  说干就干,黄秀武立即开始认真学习加工技术,把干果脱壳加工成咖啡豆,运到离长兴村不足20公里远的万宁市兴隆去卖,能获得不少的利润,尝到咖啡初加工带来的甜头。第二年,因为咖啡种植量少,供不应求,他又特地学习了咖啡种植、培植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咖啡 干果 咖啡豆 槟榔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