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防火林结出值钱果


   每年从六月中旬开始,上游村的党支部书记宋代兵和村里的干部,都要客串二十来天的交通警察。

  宋代兵:“现在每天起码上千辆了,不包括三轮车,电瓶车,就是光那个机动车。”

  记者:“从哪儿地方过来的?”

  村干部:“车子是全国各地的有。”

  据宋代兵介绍,这些从全国各地驾车赶到这个小村里来的人是为了购买这里出产的一种水果,那么在这个地处偏僻的小村里到底出产一种什么样的水果呢?竟然吸引了这样多的人不远千里而来。

  宋代兵:“天天在这里疏通交通的,目的就是让杨梅早点销售出去,杨梅这个季节比较短的,大概就是20多天,就可以销售完。”

  上游村的杨梅个大色鲜,酸甜适度,每年六月中旬,都会吸引不少人来到这个小村里。

  记者:“今年这个杨梅价格怎么样?”

  种植户:“一般,一般现在大概大的13元的有,合作社收的13元,再卖给市场的10元,12元。”

  十几元钱一斤,杨梅在水果中也算得上是高价水果了,然而这种水果,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完全是一种意外收获,因为这些水果是生长在当地的防火林里。

  临海林业局 金国强:“杨梅树它有防火作用,因为首先它是一个常绿的树,它不落叶的,同时呢,我们估计它的叶片里面,比方有些什么成分在里面,不容易着火,加上杨梅树树冠下面杂草比较小,所以它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比较小。”

  村里王德江老人的自留山当时就栽了三十多棵杨梅树作为这片山林的防火林,虽然这些树也能挂果,但是王德江老人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王德江:“自己吃吃的,自己吃吃的,销的很少很少的。”

  白水洋镇党委书记 王德灶:“到市场上呢,也是一直零售,象样的卖几个钱,不象样的就算了,就丢了就这样子。”

  虽然有人在小镇上提篮小卖,但是当时从来没有人指望杨梅能给自己带来多大收入。上游村的王爱国一直在外做生意,他看见这种防火林结的果实越来越多,杨梅也无人向外销售,他觉得自己赚钱的机会来了,于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向农民收购杨梅并把它运到附近的一些城市里销售。

  王爱国:“那个时候是用箩筐装的,一筐50来斤差不多,下面也是放草,上面也是放草,这样盖起来一筐一筐拉过去卖。”

  王爱国在附近的一些城市里把杨梅的价格一下子卖到了三四元钱一斤。在王爱国的带动下,当时很多人都加入了贩销杨梅的队伍.王小方当时就把杨梅拉到温州等地销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杨梅开始出现了分级销售。

  王小方:“第一分等级就是大小,第二个还要分颜色好看不好看,清爽不清爽。”

  看到杨梅好卖,甚至许多外地人都来临海经销杨梅,收购的人增加了,理应收购价格也有所上升,但是农民的卖价不仅没有上涨,而且有时价格反而有所下降。

  村民:“很多的客户到这里来,这个价钱呢上不去,还要压价。”

  记者:“为什么?”

  村民:“基本上没有冷库,没有保鲜,这样子搞下去呢,你今天收的杨梅,必须在今天销售,不销是不行的,那个价稍微往下压,压下来也是没有办法,只有卖。”

  原来杨梅是一种没有外壳的水果,它的果肉直接暴露在外没有保护层,很容易腐烂变质,采摘下来后往往要在一天之内销售完毕。

  王爱国:“你要一个早上全部把它卖光,你如果早上不卖光,你到中午,到第二天的那杨梅就全部就烂掉就没有人要就不行。”

  金国强:“它没皮的,直接就这么吃,那么这样的话,在整个保鲜储运过程中,就比较难。”

  王爱国在经销杨梅时还发现,杨梅上市的时候很少有其它新鲜水果上市,在这个空档期杨梅理应还有涨价的空间,但是由于杨梅容易腐烂的特性,所以销售范围有限,价格始终在三四元钱一斤徘徊。

  王爱国:“原来我们销的话,一般的距离,基本上按路程算,最多是300公里差不多,像我们台州沿海的话,我们最远只能上上海,如果你超过上海以外的话,那我们就没办法卖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腐烂 树冠 估计 其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