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长得慢的小羊最好卖


   烤全羊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著名菜肴,因其形、色、味俱佳,有浓郁的民族风味,一直是宴席上招待贵客的传统名菜。

  前不久,记者在轮台县采访时发现,这个叫解放渠村的小村庄每天要卖三四十只烤全羊。

  记者:“从哪儿来的?”

  顾客 黄岸青:“从上海过来的。”

  记者:“第一次来吗?”

  顾客 黄岸青:“对,第一次来。”

  记者:“像这种烤全羊也是第一次吃吗?”

  顾客 黄岸青:“对,这个烤全羊第一次吃。因为这个羊肉比较新鲜,可能它就是天然的这种香味。”

  顾客 徐泓漪:“就感觉,骨头那个地方的肉都很鲜,然后那个肉脆脆的。”

  5年前,布海力切木和丈夫开了这家清真餐馆,主要向来往客人卖民族特色菜,现在烤全羊成了他们的招牌菜。

  布海力切木:“烤全羊,生意好得很,五、六只就完了。”

  记者:“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几只羊?”

  布海力切木:“这个山羊,10只就卖完了。”

  布海力切木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制作烤全羊用的山羊,大部分是一个叫阿库木的村子,以前不好卖的小山羊。

  阿库木村是轮台县草湖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子,全村20多户牧民居住在戈壁滩里,祖祖辈辈以放羊为生。因为村里的牧场距离塔里木河远,草场缺水牧草不好,母羊一年只能产一只小羊,小羊出生15天后就开始吃甘草、罗布麻、芦苇等牧草,羊生长速度很慢,6个月大的小羊才能长到七八公斤。

  记者:“这只羊多大呢?”

  牙森•阿不拉:“6个月。”

  记者:“现在能卖吗?”

  牙森•阿不拉:“能卖。”

  记者:“这羊现在一只能卖多少钱?”

  牙森•阿不拉:“150元钱。”

  今年20岁的牧民牙森•阿不拉2004年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在家里的3万亩牧场里,养了500只山羊,但是养羊第一年他几乎丧失了靠山羊赚钱的信心。

  牙森阿不拉:“塔里木河水少,草场也没水,野草长不出来,山羊没有吃饱,长得不快。”

  2004年九、十月份,本来是卖羊的旺季,可是牙森、阿不拉家的200多只6个月七、八公斤重的小羊,却怎么也卖不出去。

  记者:“羊不好卖怎么办?”

  牙森•阿不拉:“今年卖不了,还养着明年卖。”

  在阿库木村小羊不好卖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与牙森、阿不拉同村的牧民依米提•茹斯塔木,2004年春天开始养山羊,到了九月份大小羊的数量达到了600只,他没有选择等客上门,专门跑到轮台县给养了6个月七八公斤重的小山羊找市场。

  依米提•茹斯塔木:“我第一次去轮胎县卖羊,包车过去,他们只是把羊看了一下。”

  依米提•茹斯塔木在轮台县卖羊时,得到一个信息,解放渠村的羊一直不愁卖,当地有一个叫肉孜吾吉•阿布都拉的人在这个村常年收羊。正为小羊难卖犯愁的依米提•茹斯塔木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到解放渠村找肉孜吾吉•阿布都拉卖羊。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卖羊的经历居然为整个阿库木村的小山羊打开了销路。

  依米提•茹斯塔木:“羊长6个月,最大的重七八公斤,他们看好卖,第二次他说我自己过去你不用来了,那样说我高兴得很,我不用再花车费钱。”

  记者:“这是从那儿拉来的羊?”

  肉孜吾吉•阿布都拉:“草湖乡拉来的。”

  记者:“这一车有多少?”

  肉孜吾吉•阿布都拉:“一车拉50只。”

  记者:“你像这样一天能拉几车?”

  肉孜吾吉•阿布都拉:“现在一天一车,多的时候三四车。”

  这个叫肉孜吾吉•阿布都拉的人要那么多小羊到底做什么用呢?

  原来在阿库木村的牧民为卖小羊发愁时,轮胎县至和田沙漠公路边的解放渠村兴起了民族餐饮一条街,酒店、餐馆一下就开了10多家,烤全羊逐渐成了这里很出名的菜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羊 小山羊 羊肉 甘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