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登科造就“牛”江山


        登科村位于富裕县城西南20公里处,嫩江中游左岸,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达斡尔族聚居村。全村342户,总人口1332人,耕地面积7600亩,草原面积7.7万亩。 

        几年来,登科村利用优势资源,积极调整种养业结构,全力构筑“种植业围绕牧业转,牧业围绕奶牛转,奶牛围绕龙头转”的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的农村经济新框架,经济迅猛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1年全村总收入596万元,其中牧业总收入479万元,占总收入的80%,全村奶牛存栏1976头,商品奶量2700吨,人均牧业收入36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50%和21%。 

        一是立足村情,深入分析研究,把奶牛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前,登科村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为寻找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他们经过研究分析,进行市场调查,跟农民算了一笔经济帐:养一头牛需耕地8亩,其中饲料地6亩,青贮地2亩,按单产奶5吨计算,奶资收入7200元,而种8亩玉米只收入2200元,这样过腹增值5000元。同时,每头牛可年产有机肥7.5吨,相当于化肥硫酸铵9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56公斤,通过减少化肥用量,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改善了土壤结构。因此,奶牛业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对种植业发展起到拉动和辅助的作用。另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对比分析,全体村民在依靠奶牛调结构,打造登科牛江山上形成了共识。经过几年的发展,2002年奶牛业的收入占到了农民总收入的80%。 

        二是创造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为奶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提高奶牛生产科技含量,村集体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在3个自然屯分别各建一处可同时容纳80头奶牛榨乳的机械化榨乳站,使这些集饲料供应、鲜奶收购、机械榨乳三位一体的机械化奶站日交鲜奶13.7吨,月交售鲜奶收入达59万元。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村集体还投资15万元建起一处高标准综合服务站,并配备了2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村奶牛生产中的综合服务工作,实现了配种、防疫灭病等六不出村,解决了养牛户在奶牛生产各个环节的后顾之忧。全村冻配良种率达100%。与此同时,村里不断加快青贮基地建设,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几年来,积极引导和扶持养牛户扩大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出台了青贮种植免部分土地承包费、免费播种、提供技术服务的“两免一服务”和青贮收贮中无偿提供红砖,提供水泥,折价购买青贮揉碎机的“两供一折”优惠政策,2002年,全村种青贮3700亩,紫花苜蓿100亩,建100吨以上的青贮壕9个,小型永久性地下青贮窖310个,青贮总量达13000吨,平均每头奶牛可利用青贮7吨,建成了家家种青贮,户户建砖窖,全贮全配套的青贮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化肥 饲料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