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记者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采访,因为过去的一年,吉林省公主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20元。当地领导说,这几年公主岭农村出现了一批依靠科技、依靠智慧致富的典型,他们有文化、懂技术、敢实践、善于把握市场,可以说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希望记者能够采写这样的农民典型。
新农村建设要靠新农民,新农民该是什么样儿?农民和基层干部认定的新农民在想什么、做什么又怎么做,带着问题也怀着好奇,记者来到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大房泶辶??村),找到乔国海,这位公主岭市推荐的一位新农民代表。
45岁的乔国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能手,既是村里的蔬菜专家,也是村里的果树专家,2005年他靠着两垧地收入了4万多元。记者到村里去的时候,他正在果树林里教人剪枝。
“找他?”乔国海的妻子一撇嘴对记者说,“大白天,如果不是吃饭的空当,家里见不着他。"
去哪里了?在蔬菜大棚吧,或者在果树林里,要不骑着摩托到镇上卖菜去了,再不就是到镇里买化肥种子啥的了。记者只好到地里去找他,他正在别人家的果园里教人剪枝。
“一个种地的人,要是对庄稼不热乎点,还种啥地呀?人勤地不懒嘛!”乔国海有点憨憨地一笑。
乔国海说这话的时间,是3月10日下午。这一天,一场突起的风沙把刚刚回暖一些的气温又刮到零下10摄氏度。在这样的天气,记者走路得两手捂着耳朵,可在地里剪枝的乔国海全然不觉得冷。
要想致富?
先得下力气种地
“要想致富?先得下力气种地。”乔国海说。45岁的他,永远都穿着那件蓝色的上衣,又紧巴巴地扣着扣子,看上去还是通常印象中的“农民”模样,好像整天就知道埋头苦巴巴地干活呢。
但与他一接触,就发现这是一个脑子很“灵光”的人。这种“灵光”,不是在他的外表上。他是那种外表有些憨厚而做事很用心、很善于琢磨的人。比如同样是种果树苗,别人栽到地里去就完事了,可他见到村北的大田毫无遮挡,担心小树苗经不住冬天的大风,就把自己的树苗种到村南的地里了。结果2000年的冬天公主岭市奇冷,种在村北的树苗差不多都被冻死了,而村南的树苗因为有房子挡着,活下来许多。
这件事,是乔国海的母亲说的。他母亲说,“国海种地可精着啦。”乔国海的母亲已经78岁,有5个儿子,因为这个儿子“会种地”,老人就把自己的那份“口粮田”带了过来,跟着“会种地”的国海养老。
东北的土地很肥沃,尤其是公主岭这样很有历史的“粮仓”,曾经连续10年坐拥“第一产粮大县”的位置。乔国海说,自己所以“会种地”,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练出来的。不过,乔国海种地,并不单单只会种苞米。“吉林人都会种苞米,”乔国海话一出口就笑了起来。他的言下之意,只会种苞米对他乔国海算不得特别的“功夫”。
乔国海种苞米之外还有一套种菜的“功夫”。乔国海种菜有20多年了。大房身村离公主岭市、朝阳坡镇都很近,蔬菜好卖,村民大多有种菜的习惯。乔国海的菜种得好,所以买主也多,有很多买主都是先一天晚上电话向他订购,第二天早上乔国海再用车拉到镇上或者市里,先是自行车拉,后来又改了摩托车。“都不用等,拉了菜去就能换钱,冬天都不觉得冷了。”乔国海说起这很高兴。
乔国海的菜都是自己育苗。育苗是个技术活,还是个累活,许多人干不来。“我就喜欢琢磨。”乔国海说起育苗的事很随意。记者第一次见到乔国海就是在他的蔬菜棚里。那是2004年2月18日,许多人还在家“猫冬”,可乔国海侍弄的茄子苗已经绿油油的了。他说冬天育苗得小心再小心,不然菜苗就冻死了。为了这,育苗时他很少睡觉,每晚6点至10点都得给大棚烧火加温,凌晨3点至5点还要起床再烧一次。“比伺候月子都不轻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1-12/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