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绍水镇地处广西的北大门,素以盛产水果和优质稻谷而闻名,如今,这里却成了桂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之乡,全镇共有5210户农户种植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去年入冬以来,正是该镇蘑菇上市热销之时,在该镇的食用菌交易市场里,每天聚集着交易人员300-500人,日交易量在3-5万公斤左右,平均日交易额在30万元以上。来自湖南长沙、福建福州、广东深圳以及广西南宁等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云集到该镇调运蘑菇,预计2006年该镇食用菌生产可创总产值3600万元以上,直接为该镇农户增收28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60元。
瞄准大市场种植小蘑菇
绍水镇发展食用菌生产,出于一次偶然的种植。2003年晚稻秋收后,绍水镇个别在外谋生回乡的农户,利用在外地学到的种菇经验,在家试着种植食用菌,那时,全镇种植的只是清一色的蘑菇,种植户也只有21户,种植面积还不到1.3万平方米。没想到到收获季节时,奇迹出现了,当年创下了36万元的总产值。这一“奇迹”让该镇党政领导兴奋不已。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并组织专人深入到全国各地市场开展专门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食用菌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是一个前景非常看好的阳光产业,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极具开发前景;而且种植食用菌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利润高,非常适合农户种植。同时,在实地调查中还发现,绍水地处亚热带,在菌类产品生长的最佳纬度内,产菇期长,品质上乘,而且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共有耕地面积4.9万亩,年产种植食用菌的稻草秸秆等原料840万公斤,丰富的资源足够支撑起一个庞大的食用菌产业。综合调研得出的各项有利因素,镇党委、政府领导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引导群众大力种植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2004年,该镇种植的蘑菇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近12倍,实现总产值500多万元,并先后在该镇柳甲、沿河、下柳、绍兰等村委建立了6个种植示范点,从而使该镇的食用菌生产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银伞”遍地开财源滚滚来
食用菌产业在绍水兴起并一枝独秀,得益于该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广,是与当地政府念好农业这本“真经”分不开的。2005年,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该镇通过政府与广大菇农共同投资,在镇内的塘口村委白沙铺建立了一个占地53亩、种植面积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无公害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又从福建引进福州田园实业有限公司来镇指导农户进行“公司+基地+农户”“一条龙”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并组建了食用菌协会,从而使该镇的食用菌生产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种植的品种也从原来的单一大众型向多元高端型发展,种植面积达到了51.6万平方米,共有2810多户农户种植,已基本遍布全镇各个村委。一走进绍水,在田间,在地头,入目所见的都是一座座似金山般的大棚,进入大棚里,只见遍地“银伞”,竞相而开。
由于该镇所产的食用菌色泽白嫩,质量上乘,吸引了众多外地老板上门收购,售价最高达每公斤10元,创下了广西蘑菇最高收购单价,该镇的食用菌也随着各地客商走进了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出口。2005年该镇种植食用菌增收1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3户,增收6000元以上的有540户,实现总产值1800多万元,单食用菌种植这一项就使该镇人均增收300多元。
“蘑菇天天采,采了不愁卖,老板抢着要,钞票滚滚来。”已成了当地非常流行的口头禅,同时也成了该镇食用菌种植和销售的真实写照。
小小食用菌做成大产业
进入2006年以来,该镇食用菌种植户在尝到甜头后,纷纷扩大了种植规模,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种植户:二美村委邓家村种菌户邓大荣,2005年种植不到400平方米的食用菌,却创纯利润1万多元,去年邓大荣把自己家的水田以换取稻草的形式全部承包给别人种植,自己带着妻子儿女承包了该镇金锣初中旁的15亩水田,种植了4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塘口村委种菌户赵和秀和邓秀,2005年尝到种植食用菌的甜头后,2006年把自己家的水田全部拿来种植食用菌,去年盛夏季节,该两户种植的高温菇——竹荪上市以来,产品热销,最高售价达到每公斤12元,最低每公斤也不低于8元,平均每公斤售价在10元以上,单种植竹荪一项,这两户就分别创纯收入不下2万元。像这样的专业种植户,在该镇多得不胜枚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7-10-22/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