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类就巢发生和调控研究进展




另外一些说明下丘脑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影响催乳素分泌的依据来自利用这些神经递质的受体拮抗剂处理就巢母禽,使催乳素分泌下降并终止就巢。最早对就巢火鸡连续3天口服5-羟色胺合成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可以抑制催乳素分泌并使火鸡于12天后停止就巢,产蛋也很缓慢,于用药后25天才重新开始。陈伟华等则用了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醒抱灵B)处理就巢的四季鹅,同样可以降低就巢鹅血浆催乳素水平并使就巢时间从对照组的29天缩短至4天左右,但并没有报道对产蛋的影响。我们用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阻断盐酸赛更啶和盐酸氯丙嗪处理就巢的家鸡,使血浆催乳素水平在处理开始后第3天就急剧下降,鸡在4~5天内终止就巢。同时我们观察到赛更啶和氯丙嗪终止就巢的作用是加性协同的,这也支持以上火鸡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据我们初步经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就巢鸡在药物处理后下丘脑VIP免疫阳性的神经纤维免疫染色较浅。这也说明赛更啶和氯丙嗪是通过影响VIP的分泌后再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才最终抑制就巢的。?

4、结语
?
综上所述,经过最近20年的大量研究,目前已经大致阐明了禽类就巢的调控机理,其中催乳素是禽类就巢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伴随产蛋产生卵巢性激素通过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兴奋5-羟色胺和多巴胺神经系统,后两者促进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合成和分泌,最终使垂体催乳素分泌增强引起就巢。目前根据这一原理,分别发展了利用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阻断类药物赛更啶和氯丙嗪处理就巢母禽缩短就巢期,或对母禽主动免疫血管活性肠肽或催乳素的方法抑制就巢。就巢发生的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调控机理,结合分子克隆的发展和基因组织研究的深入,将能帮助科研人员寻找引起就巢的基因,并将其作为遗传标记进行育种,以培育就巢或不就巢的家禽品种满足各种生产目的。(广东广州 51064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火鸡 免疫 矮脚鸡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