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獭兔主要疾病的分析及思考



  
  从临床症状上,肠炎有粘液性肠炎、水样腹泻、粥样腹泻、摊样腹泻。颜色有黄色、绿色、黑色和红色等;有的是以便秘为表现形式的肠炎等。
  
  现实生产中,混合感染的情况更多。有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均可造成腹泻的病原菌造成腹泻或肠炎,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魏氏梭菌的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球虫等;有的是一种造成腹泻,一种造成其他疾病,如兔瘟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等,有的是病原菌和真菌毒素混合。这样给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但剧笔者研究,生产中造成腹泻的四大因素主要是:低纤维日粮、卫生条件差(多种病原菌感染)、饲料突变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低纤维日粮可导致獭兔腹泻这已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证实。现实生产中的例子更是多见。比如一个专家在一养兔企业当顾问,按照标准设计的饲料配方,一喂就拉稀,用药后有一定效果,但后来所有的药物都不灵验了,使这专家束手无策。后来兔场请来了邻场的饲养员,没有用任何药物,没只兔子没天一把草,三天后腹泻得到控制。
  
  卫生条件意味着多种病原菌污染了饲料、饮水和獭兔的生活环境。当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獭兔体内后,改变了獭兔消化道内正常的菌群结构,使有害微生物占剧主导地位而发生腹泻,凡是卫生条件差的兔场,无一是腹泻的高发兔场。
  
  由于饲料突然变化导致腹泻在生产中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断乳初期为甚,包括饲料的突然变化和饲喂制度和程序的变化而导致腹泻。饲料变化是由于饲料原料的变化和饲料营养含量的变化,使獭兔消化系统不能适当突然变化的饲料而造成消化紊乱;而饲喂制度和程序的改变,如打破原来的饲喂时间、饲喂数量,饲养人员的改变等,打破正常的消化和生活规律,造成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紊乱。
  
  在正常情况下獭兔体内各种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獭兔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将发生疾病。尤其是肠道菌群的失调,不可避免地发生腹泻,甚至死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可能由饲料不当和卫生不良引起,也可能由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一些抗生素如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在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很多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对腹泻都有一定疗效,但笔者认为,饲料调控、卫生调控和微生态制剂调控是治疗的最有效手段。饲料调控,是指合理搭配日粮,选择适宜的、优质的饲料原料,合理配伍,尤其是保证粗纤维的一定含量(以上)。卫生调控是指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特别是饲料卫生、饮水卫生、笼具卫生、空气卫生和饲养卫生。微生态制剂调控是指通过外源有益菌群,保持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强化体内有益菌群,保持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占据优势地位,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如河北农大研所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生态素,一般预防有效率以上;治愈达到以上。一般饲料中添加量,治疗量每只成年兔一次毫升,青年兔毫升,幼兔每只毫升,当天见效,次痊愈。
  
  八、防疫和管理仍需加强一、疫苗质量和免疫程序,河北中牟县一养兔者打来电话,咨询兔瘟疫苗哪家好。原来他用某厂家的疫苗免疫失败了,附近三个兔场,有的免疫后15天发病,有的一个多月发病,有的二免后个别也发病。三家分别发病死亡多和多只,令人心痛!四川一个养兔户则咨询巴氏杆菌病和波氏杆菌病怎样控制,他每两个月免疫一次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疫苗,但这两种疾病照常发生,基本上没有看出什么结果。
  
  为什么疫苗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呢?是免疫程序问题,疫苗质量问题,还是市场问题?
  
  还有人问,小兔多大日龄首免好?一年免疫几次?怎样安排种类繁多的疫苗?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不仅仅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做的工作。
  
  笔者认为,由于不同兔场的免疫情况不同,抗体的水平不一,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免疫程序,各兔场可根据本场实际请专家制定适当本场的免疫程序。根据笔者调研和实践经验,兔瘟的免疫最好是单苗,与其他疫苗组成的联苗往往对兔瘟的免疫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病的免疫应该使用二联苗,二者任何单一疫苗的免疫效果均可差。除了兔瘟必须免疫以外,目前獭兔的其他细菌疾病都与环境有关。控制好环境就等于抓住疾病预防的根本。不控制环境,单靠疫苗是难以抵御细菌攻击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传染性鼻炎 霉菌
下一篇 :肉兔腹泻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