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獭兔主要疾病的分析及思考



  
  年龄。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家兔传染性鼻炎的统计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季节。一般认为,传染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笔者对个兔场历时一年(每个季节一次)定点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异不显著。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比如,春秋两季气温不稳定,而夏季高温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冬季寒流污浊气体(主要室内养殖)等,都可诱发鼻炎的发生。
  
  兔场。不同的兔场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以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给以后疾病的控制来难度。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进行了治疗,有抗生素类、化学药物、复合药物等。表明多种药物对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这种疾病。以鼻肛净效果最佳。
  
  从以上调查和实验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传染性鼻炎是以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病原菌平时在獭兔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内存在。一般兔群的带菌率以上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导致獭兔传染性鼻炎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兔舍内的空气质量。有害气体越浓,鼻炎发生率越高。而影响有害气体浓度的因素有:饲养密度、通风状况、设备的完善情况和粪尿的清理。
  
  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应寄希望于疫苗。据笔者调查,目前巴氏杆菌单苗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注射可使用巴氏一波氏二联苗;最好以本兔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疫苗,对于预防有一定效果,但没有绝对把握。
  
  众多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鼻炎都有效果。中西结合的药物鼻肛净效果最佳。但也不能根除本病。复发率的高低取决于环境改善情况。其他方法推荐: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公斤体重个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次,连续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万单位,每日天;卡那霉素,每公斤体重,每日天;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或乳酸环丙沙星五、霉菌毒素中毒兔场之痛伴随着规模化养兔业的发展,饲养霉菌毒素中霉事件逐年增多。仅年,笔者诊断饲料发霉导致的疾病数十起,养殖户损失惨重。
  
  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逐年增加的原因,是规模化养兔业的快速发展和饲料产业化的落后形成尖锐的矛盾。尽管我国的饲料工业发展很快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其以猪鸡饲料为主,以全价饲料为主,即已精料为主,而粗饲料或草业的产业没有形成。尽管我国有一些收购、加工和销售粗饲料或牧草的企业,但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难以恭维。多数是自然干燥的粗饲料和青干草,人工干燥的饲草微乎其微。自然干燥饲草时间较长,其质量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若在干燥的过程中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很容易发霉变质。如果干燥不彻底,含水率较高,在储藏过程中也容易发霉变质,由于獭兔饲料组成的特殊性和獭兔消化生理的特殊性,粗饲料是獭兔日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总量的,同时,獭兔与牛羊或猪鸡相比,对霉菌霉素特别敏感。含有相同数量和种类的霉菌霉素,其他却不能承受;其他动物可以耐受而逐渐康复,獭兔无论急性中毒,还是积累性中毒,多数最终死亡。也就是说,一旦发病,没有特效治疗办法。根据笔者调查,獭兔饲料发霉中毒多由于粗饲料原料发霉,但在一些小型养殖场自己加工颗粒饲料,由于小型颗粒机在压粒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水,若不能及时晒干燥,也可能霉变。此外。如果饲料储存时间较长、储存条件不良,也可发生霉变。
  
  饲料发霉中毒以规模型兔场居多。规模越大,发病的机率越大。
  
  年一大型养兔企业发生饲料霉变中毒事件,持续时间达一个月之久,死亡獭兔万只以上。个别饲料企业也曾经发生类似事件。霉菌种类多,产生的霉素多样,中毒机理复杂,加之兔的生理阶段、抗病能力、摄入霉素的数量不同,因而临床疹状不一,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饲料霉变中毒临床类型主要有以下瘫软型: 以妊娠和泌乳母兔多见,采食越多,发病率越高, 疹状越明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传染性鼻炎 霉菌
下一篇 :肉兔腹泻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