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兔梭菌性腹泻怎么治


该病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兔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泄物腥臭和迅速死亡为特征。
  病原学
  病原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
  流行病学
  除哺乳子兔外,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对本病菌均易感。以1月龄~3月龄子兔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或损伤的黏膜感染,发病诱因有饲养管理不当,青饲料短缺,粗纤维含量低,饲喂高蛋白饲料或长途运输,气候骤变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
  临床症状
  潜伏期2天~3天,长的可达10天。临床特征为急剧下痢,临死前水泻。出现水泻前精神和食欲无明显变化;水泻出现后,精神沉郁,不吃食。粪呈水样,有特殊腥臭味,污染臀部及后腿。
  病理变化
  尸体外观消瘦不明显。胃内充满食糜,胃底部黏膜脱落,有大小不一的溃疡。小肠充满气体,肠壁变薄而透明。盲肠和结肠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薄内容物,可嗅到腐败味;肝脏质地变脆,脾呈深褐色。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抹片镜检(取空肠内容物抹片,检查菌体)、分离培养(厌气肉肝汤和小羊鲜血琼脂平板)、毒素分离与鉴定(动物试验和用标准的产气荚膜梭菌定型血清做中和试验)。
  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中和试验和S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球虫病、兔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鉴别。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饲喂精料,增加粗纤维。常发地区应采用疫苗预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粗纤维 饲料 病原学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