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泛论中国种业


  人才合理流动,必然极大地促进社会进步和产业发展,尤其是国有种业和科研单位管理、科研人才的流动,加快了改制过程,促进了人才资源的重组和有效、合理配置。而人才资源是当今社会的最大财富和核心资源。伴随外资的涌入,人才向外资流动已成必然,对中国种业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看并非是坏事。

 (四)科技

  对于中国种业发展的又一长期而重要的限制因素是科技,长期以来科研投入少,育种和推广相脱节的状况没有实质改变,各作物的主要品种仍主要产生并掌握在科研教学单位,育、繁、推一体化进程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虽然有进步,但没有实质性变化,而且也不应指望几年内种子企业科技进步迈出太大的步伐。种业科研严重滞后,研究在低水平下重复且缺乏特色,种子企业依赖科研育种单位的局面在短期内还难以有大的突破,尤其是现有科研体制和科研投入情况下。就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的比较而言,科研单位改革与发展滞后于种子企业,科研改革迟缓,现阶段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种业的发展,品种权保护也将受到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于科研育种单位本身。多年实践已经验证,国内的各种农作物品种仍然主要集中来源于科研单位,绝大多数玉米种子企业品种匮乏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而科研单位的推广能力、推广网络和市场运作能力受到科研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有推广能力而缺少优势品种的种子企业与有优势品种而缺乏推广能力的科研单位形成现阶段中国种业难以逾越的障碍,预计在未来3-5年内将逐渐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种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规划,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应多条腿走路,通过合作研究、合作开发、成果转让、人才抢购等多种形式,加大科研投入,目前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不能盲目乐观。投入并非是大家都去搞生物技术都去搞转基因,都去搞大规模的圈地盖楼,完全可以借鸡下蛋。有条件的相对较大的种子企业,要通过自身的资金相对优势,吸引更多的管理和科技型人才,积极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应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带动和提升种业,加大对市场和科研改革的影响力度,积极促进种子产业形成和发展。

 (五)品牌

  种业现阶段,宏观上还很难说有过硬的品牌,品牌效应在种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消费者,我们在市场上经常可以接触到服装、汽车、家电等方面的名牌产品,其实就是品牌。据说英国不生产茶叶,但全世界60%的茶叶品牌却掌握在英国人手里。其实品牌不是宣传出来的,是靠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得的,是靠体制、机制、人才、科技等全方位的优势创造出来的,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品牌是质量、是机制、是诚信、是服务,品牌就是生产力。中国种业还没有过硬的品牌是中国种业的一大遗憾,中国种业刚刚起步,将较长期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品牌将决定企业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品牌也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品牌的市场是不成熟的市场。中国种业必须走出误区,争创品牌。

  可以在一个作物、一个地区、一个省份或一个生态区,可以在一个品种、一个环节、一个方面、一个领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相信在未来5-10年内,中国种业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当然,影响中国种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可能有法律、法规方面的,有政策、资金方面的,有基础、材料、资源方面的,也有环境、网络、信息方面的,但中国种业在未来几年内,将主要受到有体制没机制、有品种没品牌、有企业没产业、有产品没服务、有销售没网络等问题的长期制约和困惑,必须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二、整合资源、科学决策、提升种业

  体制、机制、人才、科技和品牌是现在和未来种业发展中的大问题,体制是前提,机制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品牌是目标。没有体制,难有机制,现在看体制是可以改变的,不会再长期困扰有希望的种子企业的发展,而机制、人才和科技是贯穿于种业发展的全过程。没有机制不可能吸引和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有人才才能发展科技,科技发展了才能创造品牌。品种是种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的基础又靠品牌支撑,品牌是种业永无止境的追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种子 品种审定 生物技术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