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中小型种子企业发展思路


<<种子法>>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我国组建自己的大型种业集团和地区性“种业航母”,但笔者认为,此时,我们更应该冷静,不能靠人为的拼装组合,要遵循市场经济大规律,从我国绝大多数种子公司为中小企业这一事实出发,首先抓好现有的中小型种子企业的发展,打好根基,逐步让其发展壮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我国中小种业企业现状

    1.1  种业管理模式及运营状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种业长期实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承担品种选育、种子公司统一无偿开发经营科研单位育成品种、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品种审定和监督管理的种业管理模式,不同主体按不同规则分割运行,形成育种与生产、经营严重脱节的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种子法》的实施,政府行政干预管理开始向市场法制化管理过渡,科研部门开始创办企业经营自育品种, 部分种子公司也开始介入育种科研。一批具有品种、技术优势的新兴种业进入市场并迅速成长。部分国外大型跨国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国,用市场化方式参与竞争。令人欣慰的是一批以振兴民族种业为己任,靠科技创新占据市场而形成的较大规模的专业公司,开始吸纳工业、金融资本,与外国公司抗衡。

    1.2   作为种子企业主体的国有种子公司系统的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和消费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遍布全国各地的种子生产与供应系统。其中国有种子公司系统包括31个省级种子公司、500多个地市级种子公司、2200多个县级种子公司。这些种子企业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保障当地种子供应为主要目标,利用行政手段排斥外来种子的进入,使市场长期处于分割状态,竞争意识差,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淡薄,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种子法》实施以来,部分国有种子公司重新市场定位,但多数国有种子公司由于体制原因,加上企业中既熟悉专业知识,又精于管理、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相对缺乏,多数公司还在困境中挣扎。

    1.3   品种及种子加工、质量管理状况

  我国现有的品种选育,绝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受过去中国粮食长期紧缺的影响,育种者将高产几乎作为唯一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解决中国粮食的品质问题被提上日程,近年育种者开始将高产、优质、专用、抗逆、高效等综合性状作为新的育种目标,并培育出一些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种,开始在生产中推广。多年来,我国的国有种子企业,由于地位的特殊性,不注重种子加工技术的开发,在种子生产加工储藏过程中,也没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近年来,国内一批迅速发展的种子企业,逐步提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加强种子的精深加工,与国际接轨,带动了我国种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1.4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国际上建立专利制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建立专利技术才15年。国际上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已有30多年,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刚刚开始实施。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现象刚刚有所改变。一方面,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单位保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另一方面,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还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其三,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不够完善,对不法行为的打击不力。

    2  大力扶持我国中小型种业企业的发展

    2.1  开发我国中小型种业企业人力资源

  员工素质的高低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我国种业企业,人才匮乏同资金匮乏一样严重。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重视中小型种业企业老板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一批职业经理,中小种业企业在社会资源上是有限的,这些企业中,老板-----“企业首领”的人格魅力、业务能力、统帅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中小企业草创阶段,老板的潜能发挥,观念更新、创新能力等往往能决定企业生死存亡。老板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开发。

  首先各级种业管理部门要规范经理教育培训机制,选拔一批种业企业的经理到大专院校进修和培训,培养我国新世纪国际化、职业化种业管理人才。第二,种业公司老板要加强自我教育,通过书本、互联网、通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去学习,从成功企业的经验去“挖掘”,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企业发展之路。第三,对种业企业老板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老板身边缺乏智囊不足,可以矫正老板的生活阅历决定思维局限,使之向完人看齐,逐步成为职业经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营销 辣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