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大地忙金秋,喜看新村话增收。走近广大农村,透过丰收的喜悦不难发现,全市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在强力推进村建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新举措、新途径,围绕以农业“三增”为核心,以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企业带动、基地引领、合作经营”新型模式,并已成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活力。据1-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和5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增加到140个和46个,分别占全市行政村的14.2%和5%;“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40个、专业屯达到970个、专业合作社达到2447个,累计发展村办企业44个。
——企业带动,让村经济发展有了新引擎。柳河县时家店乡长兴村依托石灰石储存量丰富这一资源优势,把发展壮大白灰产业作为实现富村裕民的主线,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村支部带领8户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成立石灰石联合厂,发展白灰窑40个,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年纯收入达1000多万元,年上缴税收160万元,每年向村集体缴纳8万元以上。同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460多人,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并由此带动了村里运输业的发展,20户农民专门从事长途运输行业,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兴企助农,白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村里通过组织各类种养技术培训,鼓励村民发展多种经营。目前已发展“超级水稻”500亩,饲养肉食鸡10万只,年可增收10万余元,并养鹿30余只,发展林下参50亩,放养柞蚕1000亩,农民收入实现了多元化增收格局。
——基地引领,让村经济发展有了新模式。通化县大泉源乡新设村将通丹铁路占地款作为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成功引进肆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目前,该村建设厂房1500平方米,冷库300平方米,建成日光蓄热式暖棚200栋,冷棚300栋,占地面积达830亩,基础设施及菌棒投入资金3050万元;菇农84户,投放菌棒200万棒,产值4000余万元,利润1300万元,安置当地劳动力200余人。2012年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农户平均增收1万元,实现了公司、集体和农户“三赢”。今年,村民刘坤投资50万元发展食用菌,年收入可达20万元,并带动15户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
——合作经营,让村经济发展有了新路径。集安市台上镇板岔村村支书刘家成筹集资金80万元,带头成立了集安市嘉诚五谷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种植特色玉米、粟、黍、红小豆等杂粮作物。目前,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发展到57户,面积达800亩,每亩实现收入1500元,比种植玉米多增收500元,实现年产值130余万元,户年均增收2.2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10-18/10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