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日照东港建立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治理镇村“五乱”工作会议召开后,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迅速行动、快速组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治理好镇村环境“五乱”,即全面整治“乱贴挂、乱堆放、乱停靠、乱搭建、乱排倒”,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一流的工作将观摩点打造为精品,迎接全省、全国精神文明现场会召开。

    东港以推进“幸福东港”建设为主题,对城市建成区,协调城中村全部与市环卫部门签订垃圾清运合同,城中村全部实行“户集、村收、市运、市处理”的管理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场化运作,花钱买服务、买环境、买整洁”的原则,制定了《幸福东港建设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办法》和《东港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方案》,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标准、两个处理工艺全覆盖”,建立“户集、村收、区运、市处理”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全覆盖管理。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做到统一清运、集中堆放、集中收集、集中填埋,推进垃圾减量化,并建立了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涌现出很多亮点和特色做法。

    ——两城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乡镇环卫机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变“多家扫”为“一家扫”,采用公开演讲、竞聘上岗方式,选拔了镇环卫综治办公室主任,组建17人环卫队伍,统一管理镇驻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和垃圾清理,施行量化分配和网格化管理,建立镇、总支、村“一级目标、二级管理、二级责任制”管理机制,对全镇村内道路、主干道环境卫生实行“早晚两扫,16小时环卫,24 小时维护”的新机制,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

    ——河山镇建立“村级安全环保监督员制度”,在全镇15个村设立“村级安全环保监督员”,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了“村级安全环保监督员”的工作职责,采取百分制考核并将各村安全环保员的年终考核分数与村委主要负责人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终考核挂钩,一同纳入年终考核总成绩,健全完善安全环保网格化管理机制,做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无缝隙”管理,使安全环保工作的触角深入到最基层、覆盖到每一个村,全面掌握全镇安全环保工作情况。

    ——涛雒镇把330余名农村环卫“黄马甲”整装进村,让卫生死角没有了藏身之地,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的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理机制,改“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整个镇驻地环卫任务向社会公开招标,镇政府对环境卫生定期考核打分。

    ——南湖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驻村帮扶活动,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首要内容。各驻村帮扶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一道,铺起身子、挽起袖子,和党员群众一道对村内垃圾、乱贴乱画、卫生死角等进行集中清理,群策群力抓好整治,镇党委建立健全环境卫生清理的长效机制,组成检查组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包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结果列入干部考核。把“五乱”集中整治作为“幸福村庄”创建的重要内容,根据驻地村和普通村类别进行工资挂钩考核。镇党委每周带着摄像机、照相机等深入到各村,对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打分,对卫生死角等进行录像照相,面向全镇通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整治不力、质效不高或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西湖镇采取领导成员包社区,社区书记、副书记包村,村干部包街道,村党小组长 (村民组长)包户,层层落实责任,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检查考核、发督导单、录像曝光等形式,切实抓好督查。以主要道路、河道、农户庭院、卫生死角等为整治重点,开展了10余次全镇集中清理行动。对大花崖、铨元两条河道进行清淤、河坝整修加固。各村积极组织专业保洁队伍和群众志愿者队伍,装运卫生死角垃圾 200多吨,清理桥头垃圾死角5处。

    为做好水源地保护,东港区住建局创新开展农村太阳能减量化生活垃圾处理试点,推进农村景观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创新太阳能减量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设计、建设模式,建成并投入运行陈疃镇、南湖镇、涛雒栈子社区等3处太阳能减量化生活垃圾处理站。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将可回收垃圾分拣回收,对易腐垃圾,通过利用太阳光照提高生活垃圾分解环境温度,加快生活垃圾分解,削减生活垃圾总量能力达60%以上,分解后的垃圾用作有机肥料,既降低生活垃圾运送处理成本,又带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同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将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同步规划建设,建成日夏线集中居住区、栈子社区2处新型景观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该系统集生化处理、沉淀澄清、淤泥回流功能于一体,可有效促进污水流通和循环,打造生态宜居农村集中居住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清理 农村环境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