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我国将用3年打造新型农村电网


随着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电力需求增势强劲,农村电网面临供电压力。为了解决农村电网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据了解,目前我国将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将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农网改造顺应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民生活日渐富裕。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平板彩电、洗衣机、冰箱、微波炉已经进入到了普通农民家中。然而,目前农村电网改造还有“死角”,部分已改造的电网又出现了不适应问题,线路“卡脖子”、设备“过负荷”现象十分普遍,电力限制让这些可喜变化存在不小的遗憾。

一是无电,据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受经济发展不平衡、投资规模限制、资金承贷能力弱以及历史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四川等西部省份农网改造面仍偏低,独立管理的农场、林场等的电网还没有进行改造。

二是缺电,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随着“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农村电力需求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如河南2000年以来农村用电量保持了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09年增幅达到22%,是全社会用电增长率的3.9倍。

三是电贵,农村幅员广阔、地形复杂、基础设施条件差,因此电力设施建设投入大、电力损耗较大,电价也较高。部分省份还没有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目标,农村电价高于城市,有的甚至超过每千瓦时一块钱,是城市电价的两倍。出现了部分地区家电买得起用不起的局面,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目前农村电网管理实行县级供电企业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的体制。这一体制对尽快启动农网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省电力公司与代管县电力公司之间产权不清晰,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另外,由于对国债资金所形成资产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农网资产所属问题也成为各方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农村电力建设近80%的资金为银行贷款,总体来看,大部分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网贷款还贷压力普遍较大,自我发展能力弱,需研究建立促进农村电力自我发展的机制。计划三年完成改造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使没有改造过的农村电网基本改造到位,并解决新的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设施用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在具体实施方面,国家能源局要求,农村电网改造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合理、先进适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原则,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介绍,此次农网改造升级的重点首先要对未改造地区全部改造到位。

针对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农网改造面偏低、历史欠账较多的问题,集中力量用3年左右时间对未改造农网进行全面改造。

其次是对已改造过的,因电力需求增长又出现供电能力不足的电网实施升级改造。为适应“家电下乡”、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等引起的农村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需要对已改造的农村电网实施升级改造,为农村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经济的用电保障。

三是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突出问题。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实施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设施以及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设施、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等电网改造,提高农业生产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四是理顺农村电力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农村电力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农村电力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当前农村电力改革的重要任务。

五是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平衡城乡电价,减少电价类别,合理确定各类用电输配价差,按照统筹城乡的方向,缩小不同地区的电价差别,尽快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目标,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总体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林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