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低碳农村 上海重新接上农村生态链的“断头”


在沪郊嘉定区华亭镇农民陈忠兴的眼里,如今的农村有不少“断头”,田里的秸秆就是一个代表。

“过去农民见了秸秆就抱回家,灶头里烧出‘稻柴饭’喷香。后来用液化气、天然气了,秸秆成了废物。一到收获季节,农田里不时火光冲天,烟熏得呛人。”他对记者说。

今年6月上中旬,同样是麦收季节,但陈忠兴发现,周围不见了往年习以为常的“秸秆之火”。原来,上海正在把农村生态链中的“断头”一一接上,秸秆禁烧、资源化利用是 “先行之举”。

农村“断头”知多少

人们常说,农村发展了,但农村变脏了。不过,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的一席话,却更让人深思。他说,农村生产方式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原来的“循环链条”肯定也要变,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不少“断头”。关键是要把“断头”一一接上,再建“循环”,对农村来说是一件大事。

上海农业部门的专家给记者说了三条:一是农村饮用水改造后,用的都是自来水,原来农民保护“母亲河”的意识淡薄了,村子里的河道往往成了“垃圾场”;二是沪郊液化气、天然气普及后,秸秆等农家传统燃料变成多余,成了新的废弃物;三是农家的生产方式变化了,过去家家户户总会养上几头猪,剩饭剩菜成了猪的“美食”。但现在猪都集中饲养,统一喂料,家家户户的“泔脚”就多了。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说,节约,是农民的美德,这一点永远不会变。只要在农村找到一条切实可用的“变废为宝”的路子,农民“都是宝”的意识,比城里人还强。

小小秸秆五种用途

沪郊的老农想不到,过去灶头里的“稻柴”(秸秆),竟会成为“需要市领导过问”的难题。一烧了之,大气污染;不烧,堆到哪儿去。今年是上海的“世博年”,正好是一个契机,上海市政府下了决心,禁烧,保证良好的大气环境,同时大力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高效还田,目前是一个主要的做法。记者在嘉定华亭镇亭苑粮食专业合作社看到,麦田已收割完毕,秸秆已由机械“截短”,直接翻耕入地,再用快速腐熟技术作为辅助,加速其与土壤的“融合”。合作社的社长告诉记者,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说,除了还田之外,秸秆的利用途径还有很多,上海正在推广的至少有5种:可以做食用菌生产的基质料;可以成为奶牛饲料的填充料;可以成为有机肥的辅料;秸秆粉碎后可加工成新型建材和其他工业原料;集中收集、挤压后可成为发电厂的“燃料棒”,还可少量留在农家做“稻柴”,农家乐旅游中可向城里人提供有特色的“稻柴饭”。
低碳农业、低碳农村

城里人到农村,都想着“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农业部门人士说,接上农村生态链的“断头”,城里人在农村可以呼吸得“更畅快”。

记者在上海市农委采访时发现,说到沪郊农业,在强调其农产品供应保障功能的基础上,不会忘记提到其生态功能。上海把“农业当作生态工程来做”,视沪郊现有的“红线粮田”是城市不可多得的“季节性湿地”。低碳农业的理念蕴含其中。

上海市农委人士说,上海正在把农业生产中的“断头”接到循环农业的“圈子”里去。在畜禽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内,实施有机肥的加工,全市近三成的畜禽粪便已通过这个途径消化掉,并且进入“循环”。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种地养地结合,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年可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沪郊立体农业的发展也已形成了“立体框架”,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林菜结合,一个环节的废弃排放品通过循环成为另一环节的投入品,节地高效,有效减少农业的排放。

上海的村庄改造给“低碳农村”破了一个题。相关专家说,低碳社会,关键是要让“没出路的东西”有出路。上海近3年共投入33亿元的资金,对全市235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改造,受益农户7万多户。经过改造的村庄,面貌一新,新建和改建了道路,改造了危桥,疏浚了河道,有6万多农户的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排放,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置。不少“新村庄”内,处处见绿,公共厕所齐全,到了晚上都亮起了路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土地 饲料 奶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