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6月22日报道 近几年,在打造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中,安徽省合肥市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拓展浓浓绿意,在切实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源总量,全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有了较大的改善,实现了“让大地绿起来、环境美起来、林业活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目标。
退耕还林 优化城乡环境的“美容师”
合肥市地处江淮之间,属典型的少林地区,是全省自然生态体系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上世纪末,全市有林地面积仅20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11.8%。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合肥市林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合肥城乡变绿了变美了。截至目前,全市林地资源总量突破百万亩大关,达到108万亩,比上世纪末增长了近3倍,林木覆盖率达16.38%,除去森林资源消长,林木覆盖率提高了4.5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村庄绿化一直是合肥市林业工作的薄弱环节,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绿化工作深入人心,乡村绿化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2008年,合肥市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拥护与支持,村庄绿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目前,全市新增庭院绿化45851处,道路绿化2134公里,成片造林 4712亩,苗木花卉4296亩,树木增加了近456万株。
如今,合肥市初步构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4个层次的城市森林生态圈,形成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据统计,工程实施期间,全市共新建成片林58万多亩,绿色长廊林带4000多公里,农田林网400多万亩,育苗面积20多万亩,四旁植树5000多万株。退耕还林工程就像一位“美容师”,改善了合肥市生态环境,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
退耕还林 搞活农村经济的“活化剂”
在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就像是“活化剂”,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搞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曾经“抛荒”严重的局面得到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加强了农田林网的建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连片的农田林网有效地降低了风速和温度,提高了相对湿度,减少了水分蒸发,增加了土壤肥力,形成了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据测算,林网内农作物产量比网外平均提高10.3%,其中油菜平均增产11.4%、小麦平均增产9.86%、水稻平均增产9.6%。
同时,合肥市主要对山岗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投入产出率低的陡坡地实施退耕,使农村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平缓的耕地中,提高了耕作水平和复种指数,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部分富余劳动力开始从事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及外出务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据统计,外出务工收入从2002年占总收入比例 23.3%提高到2008年的36%;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合肥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带动了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新渠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0-06-22/10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