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身份 新观念 新风尚 新农村里新农民引领新生活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村需要民。在靖远县,民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明白型、美德型、守法型、技能型、就业型。从去年10月,培育“五型”农民成为靖远县在建设村中的一场生动的实践。“用新思想教育民,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用新技能武装民,不断提高致富的本领;用新风尚塑造民,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懂政策有觉悟才算明白人,讲道德重情操方兴文明风,遵纪律守法规社会有秩序,靠科学凭技术在家能致富,学技能操手艺外出会创业。”靖远县委组织部部长陶军以琅琅上口的话语道出了开展培育“五型”农民活动的目的。

  4月正是春耕农忙时节,记者来到靖远县,踏上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所见所闻令人感慨:“五型”农民的内涵没有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在真实地演绎;琅琅上口的排比句不只挂在嘴边,而已变成动人的乐章。

  “田秀才”、“土专家”,农民有了新身份

  使人人都成种田专家,个个都是生产能手,是靖远县培育“五型”农民的目标之一。半年多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培训,不仅使科技种田的认识深入人心,更造就了一大批技术型农民。

  提起科技栽培的重要性,憨厚的东湾镇大坝村村民魏宏元总是会从自己的一次经历说起。

  去年,魏宏元的哥哥魏宏生积极参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示范,种植的温室西红柿比上一茬增产40%,品质也大为改善,增加了收入。“同时间定植,但是我哥魏宏生的西红柿比我早出棚半个月,而且品质要好得多。”一对比,魏宏元知道自己输在了技术上。因为这件事,魏宏元从心底打消了对使用新技术的疑虑,从此变成了一个学技术的积极分子。县上和乡上定期不定期请来大学教授授课,远程教育讲农作物栽培技术,魏宏元每次都会积极参加。仅去年的最后两个月,魏宏元共参加各类培训6次,其中远程教育网络课程2次,农业适用新技术培训3次,政策法规教育1次。“最近的学习培训,让我又掌握了许多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生产的新知识。”魏宏元说。

  半年多时间来,从不懂技术到学技术,再到新技术应用积极分子,魏宏元的生活发生了很大转变。现在,村民们见了他都改口叫“田秀才”。魏宏元说他很喜欢这个新身份,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规模生产”、“合作经营”,农民也懂产业化

  听惯了城里人说产业化,乍一听一位地道的农民谈论产业发展,你肯定会有点惊讶。但在靖远农村走一遭,你也会见怪不怪。

  和五合乡二道渠村村民马占儒交谈,他的嘴里总是会不时地蹦出“产业”二字。

  从起步的几十只到现在的2000多只,马占儒的獭兔越养越多,而他的身份也从一个饲养员变成了一个产业经营者。

  日历翻回到2008年,马占儒的生活全然是另一番模样。

  在外东奔西跑多年,马占儒的生意总是不如意。几经挫折,2008年,马占儒返乡回家,成了待业青年。

  县里为返乡青年组织的一次培训给马占儒带来了转机。“去听了听,没承想专家的讲座让人很受启发。”经过与授课专家的交流和自己的琢磨,马占儒决定搞獭兔养殖。

  “专家说獭兔市场的较量归根结底在于种源的优劣。”为了得到优质种源,马占儒经过摸索,自己创出了一套“档案”窍门。“给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质量的獭兔建档案,便于让最优质的獭兔配种。”果不其然,马占儒的兔子一出栏就得到了皮毛收购商的青睐。

  掌握了技术,马占儒又通过和专家交流、上网查询,将自己的市场开拓到了省外。

  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变为一个懂技术、了解市场又会经营的小老板,马占儒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接连不断的电话,纷至沓来的收购商,眼看生意越来越红火,马占儒最近又开始琢磨和村里人一起搞合作养殖。“建个年出栏10万只的獭兔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不仅可以赢得市场,而且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今年春节,马占儒为自己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养獭兔卖兔皮家家能致富,效益好利润高何必东西跑。”

  敬老人、懂法律,农民崇尚新风气

  通过生活细节的改变和素质境界的提升,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在靖远县决策者眼中,培育“五型”农民活动无疑承担着这一重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无公害生产 新技术应用 田间地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