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一村一品”,擎起增收大旗


  “闯北京,下济南,不如在家种梨园,一亩梨园一年5000元。”这是在东阿县刘集镇北崔村流传的新民谣。该村是当地有名的果业“一品”村,梨园经济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如今,在东阿县,很多村子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成了当地村庄的活招牌,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这主要得益于该县近年来大力推行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工程。该县围绕林业、蔬菜、畜牧、桑蚕四大主导产业,共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52个,专业乡镇2个。目前,该县的11个乡镇、办事处,主要的行政村都有自己的“拳头”农产品,“一村一品”工程一年能给当地农民带来数亿元的经济效益,擎起了村增收大旗。

  立足优势抓亮点

  该县鼓励各村镇农户立足自身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

  过去,东阿县顾官屯镇马海村是远近闻名的木制门窗加工地,村里有80多户人家从事门窗加工。随着时代发展,铝塑材质窗户渐成趋势,马海村的木制窗户受到很大的冲击。为此,马海村立足自身优势,不断调整发展思路,积极引入铝塑窗生产技术及设备,从而成功实现了产品与现代市场需求的接轨。该村33岁的村民马庆波高兴地说:“自从引进了塑钢机加工塑钢窗后,不仅工作效率是以前的四倍,收入也翻了一番!”目前,该县许多具有传统农业产业优势的农村,都在发展转型中找到了适合的路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品”专业村,实现了规模、产量、效益的持续增长。

  壮大龙头带全局

  该县把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全县农业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地大力发展龙头加工企业,构建了“一村一品”市场联结机制,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生产链,夯实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该县共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7家、县级31家,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及“公司+标准化生产基地”、“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完善了“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一品”专业村的发展。至2009年底,全县依靠龙头加工企业的有力带动,以“一品”专业村为依托,发展规模养殖场1083个,蔬菜大棚达到了2万个。

  培育科技领跑人

  该县在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的进程中,充分意识到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使他们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跑人。

  他们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开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推广新型无公害技术、特色种养技术、节水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等,造就了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一村一品”当家人和技术骨干。为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力度,去年组织了2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10个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农干院培训。同时,举办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他们还进行了阳光工程培训10期,800余人受到了农业专业知识培训;举办了农民科技培训班近100期,接受培训的达到4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简报50余期、资料10万余份,下乡现场技术指导4000人次。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渗透”,开阔了“一村一品”示范带头人的视野,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科技素质,使他们在“一村一品”富民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刘庆功 通讯员 张力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标准化生产 农民增收 林业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