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韩庄村的“三代路”让韩庄人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8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汝南县三门闸乡黄庙村韩庄,是一个近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解放后,村里道路一直是土路,群众形容为:“晴天干夹辙,下雨沾掉鞋。”出行难,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1985年以后,村庄道路进行了三次修建,土路修成了石沫路和砖扣路,村建设开始后,砖扣路又变成了水泥路。路的演变,让韩庄人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代路——起步路

      韩庄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1982年彻底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发展家庭经济。聪慧的韩庄人选准了皮革经营项目,专业生产皮棉鞋鞋里。从外地购回原材料,制成鞋里销往城市鞋厂。但是村庄路况太差,原材料运不进,产品运不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1985年,村干部组织群众进县城捡砖渣,上山拉石沫,把村内道路修成石沫路,解决了生产流通障碍,出现产销两旺势头,带来可观经济效益。198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300元上升到2000元。群众手中有了钱,开始改造房屋,购置农业机械,扒了草房盖平房,卖了耕牛买手扶拖拉机。群众风趣地说:“我们鸟枪换炮了!”

      二代路——发展路

       由于农业机械的发展,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加工鞋里的农户越来越多,经过运输车辆和农业机械的多年碾轧,已经老化的石沫路被轧得坑坑洼洼,雨雪天气积水难行,生产与销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95年,村民决定修砖扣路,这个设想得到乡里的大力支持,给予经济补贴,派来技术员指导,并调来压路机轧实路基。村民们出钱出力,乡村组齐心协力很快修成了砖扣路。新路修好后,购销车辆与日俱增,鞋里生产数量逐年递增。到1998年,年产鞋里500万双,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群众进一步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手扶拖拉机换成四轮拖拉机,并添置了汽车、收割机、播种机、旋耕机等大型机械。一座座楼房耸立在道路两旁,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进入寻常百姓家。

     三代路——小康路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运输车辆和农业机械的增多,砖扣路仍然不堪重负,碾轧得伤痕累累,出行难再次重演。此时,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村的号召,像春风吹遍乡村,韩庄借助村建设的春风,采取县乡扶持、单位捐赠、村委会补贴和群众适当拿一点的办法,齐心协力再修致富路。经过努力,村庄里7条道路全部修成水泥路面,并且主干道拓宽一倍以上。村庄道路的拓宽硬化,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许多厂家把货车开到村内收购鞋里,不仅缩短了营销时间,增加了生产时间,更减少了外运费用,增加了效益。2008年,该村年产鞋里1000万双,仅此一项,平均每户增收近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

      “来客馆子待,出门开车跑,购物上超市,媳妇百里挑”,这是附近村群众对韩庄人幸福生活的形容。该村村民苏汉收兴奋地对记者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一点不错;没有路路通,就没有韩庄的今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经济效益 土地 皮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