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基层科学发展100例:天马镇抓项目强村富民


  日前,常山天马镇蒲塘村完成了第3幢村级集体用房的选址和设计。一直来,该村将物业经济作为发展项目,先后投资建造了两幢大楼,出租给服装、箱包加工等来料加工,不仅每年有固定的10万元收入,还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如今,饱尝甜头的蒲塘人又要兴建新大楼,预计每年村集体收入将增加3万元。“强村富民的关键在于项目。”天马镇党委书记何健说,发展离不开项目,多年来该镇始终将项目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引导村级组织千方百计上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新联村从山荒地少的穷山村发展成如今山清水秀的小康村,靠的就是项目。前些年,村里将林地经济发展当作“潜力股”培养,由于管理有力,措施得当,几年下来,山林收益高达100多万元。同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将村集体现有的3000多亩杉木、油松基地循环利用,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15万余元的收入,真正成了“绿色银行”。

  常年青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村集体从最初的50万元土地征用款开始,投资兴办“彩印厂”、“常年青大楼”、“柳泽塘店面仓库”等项目,集体资金连续几年翻倍增长。特别是2000年至2003年期间,常年青村先后出资360万元入股三衢实业的教育项目——三衢中学建设项目,村里每年可获得教育投资分红30多万元。村支书罗土生自豪地说:“投资办教育,这是大家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常年青人就是敢试敢闯,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才有今天的常年青。”

  除了以项目增强村里“造血”功能,天马镇还引导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依托项目实施,借力发展,让更多资金流向农村、造福农民。元青口村支书郑贤平说,2005年,该村在集体经济存款余额只有48元的情况下,争取到“八大工程”项目,完成了总投资56万元的村庄建设,“其时争取到上级项目资金补助20万元,村里就等于少出了20万元,也等于赚了20万元。”就这样,村两委通过不断包装项目争取资金,于2007年实施了投资20余万元的饮用水工程,2008年完成了投资32万元的“三农提升工程”,成功创建了环境优美村、卫生村、绿化示范村等先进村。通过项目运作,为群众兴办了100多万元的实事。

  项目带动促发展。目前天马镇已有80%的村集体有了固定的收入,其中有4个村被评为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近3年来,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750多万元用于村庄整治,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垃圾集中处理等,较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背景】

  多年来,天马镇针对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积极探索发展途径,通过项目运作,坚持一手以项目为载体,搭建村集体创业增收平台,推动村级组织抓投入,调结构,滚动产出;一手则以项目实施为机遇,引导各村抓机遇、用机遇,借助外力实现自我发展,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感言】

  天马镇引导各村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使强村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使弱村有了快速跟进的助力,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了实践样本。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农村基层组织要坚持项目统领,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划项目就是谋划发展的理念,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化;广大农村干部也都要成为谋划项目、引进项目、推进项目的能手,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创新思路、突破常规、破解难题,从项目中找到破解发展困局之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天马 农民增收 林地 全力以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