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临汾:新农村焕发勃勃生机(图)


        
        近年来临汾市大力推进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图为襄汾县范村建成的农民活动中心。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临汾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004年以来逐渐免除了农业税,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历史,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建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广大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六十年探索实践,六十年沧桑巨变。从互助合作到“大跃进”,从严重自然灾害到农业生产再恢复,从农业经济徘徊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建设社会主义村,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7.07亿公斤,是1949年的4.91倍;蔬菜总产量23.117亿公斤,是1949年的51.6倍;水果总产量7.082亿公斤,是1949年的13.44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比1949年的增长100多倍。老百姓生活水平发生了大变化:以前是“住的土坯房(或土窑洞)、穿的补丁袄、吃的‘苦菜花’”,现在“住的小洋楼、穿的西服装、吃的肉蛋奶”。



        特别是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市由点及面、梯次推进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全市共发展60个村建设连片区域,建设了859个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形成了一批村建设的亮点工程。通过大力实施“四化四改”(街巷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和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六通”(通电、通水、通水泥(油)路、通客车、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六个一”(一个文化站、一个标准化卫生所、一个标准化学校、一个休闲健身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和一个科技综合服务中心),“五个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等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了村建设的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粮食 蔬菜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