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巧家县大寨镇海口小康文明村建设侧记
  八月的堂琅大地,五彩纷呈,丰收在望。顺着蜿蜒的乡村公路,笔者来到巧家县大寨镇海口小康文明村采访,这里的农村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古色古香的石桥下面流淌着喃喃细语的溪流,灰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茂密如盖的绿树丛中,干净宽敞的户间道连接各家各户,层层梯田盛满了收获的喜悦,水稻、玉米、大豆正展示着饱满的硕果和沉甸甸的诱惑……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村的春风,把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山村吹了个遍。?

  海口自然村地处白鹤滩巨型电站前沿阵地,距离大寨镇集镇10公里,沿江(金沙江)公路横穿其境,海拔1020米,年平均气温19.4℃、降水量910毫米,现有农户100户387人。历史上,海口村因交通条件制约,村民不得不守着大好的光热资源、水资源受穷。到“十五”末,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180元。

  2008年,巧家县为扩大村示范点影响效应,提出了“打造鲁巧公路、巧蒙公路、沿江公路三线村示范长廊”的工作思路,县委、县政府将海口村确定为全县“小康文明村”村建设示范点。整合人饮安全、整村推进、农村民居安全、村专项建设等项目资金104.02万元投入海口村建设。县村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巧家县小康文明村“六好三化”(好产业、好村庄、好家园、好风貌、好制度、好生活,便民服务网络化、农村党建规范化、农村经济产业化)为具体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着手,进村入户搞好村建设公益项目和到户项目规划。大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村建设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实施组、资金监管组,镇、村干部分类分片挂钩包干到户,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蹲点抓紧盯死项目落实。示范点农户成立了互助组、工程质量监督组、科技产业协会、计生协会、治保调解会抓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村办定期到海口村指导、督促和检查。通过县、镇、村、组干部和海口村群众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如今,已完工的海口村像一颗靓丽珠子,呈现在迂回流转的金沙江畔。

  市场需求是一项产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前提,资源优势则是产业生存的重要条件。海口村蚕茧、蔬菜、生猪三大支柱产业就是顺应了市场需求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区位优势而发展起来的。

  为实现产业兴村,产业富民,大寨镇党委、政府组织当地群众到金塘乡、白鹤滩镇考察学习反季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实用技术;投资修建蚕房2400平方米,新增蔬菜种植100亩、蚕桑200亩;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建设了一条长200米、宽7米水泥硬化街道,为农产品交易提供平台。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热区水果、劳务等辅助产业,使示范点果树面积累计达到120亩,劳务输出近100人次,年创劳务收入70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目前,示范点栽桑面积230亩、年可养蚕150张,栽种蔬菜150亩,生猪存栏410头。预计今年海口小康文明村可实现产值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

  建设村,怎么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这几件事农民最容易得实惠、最乐意干。海口村将山、水、林、田、路有机结合起来,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方位改善。硬化环形路600米、户间道1500米时,并一同修筑“三面光”沟渠700米,不仅改变了村庄道路“晴天灰满天,雨天泥上身”的现状,还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村里接通了自来水,村道两旁栽植绿化树美化环境。动员农户新建住房、沼气池、节能灶、洗澡间、休闲桌、花台、垃圾坑等设施;实施改厕1000平方米、改厩100间1000平方米;完成100户农户住房内外墙粉刷,厅室吊顶,地板硬化,扣屋檐和门窗改造。

  家家门前无杂物,户户院内种花草,室内整洁明亮的新环境,取代了过去“屋内小火塘、院内大粪塘、一堵烂围墙”的旧面貌。望着绿水青山环抱,充满田园风光的秀美家园,村民杨国云有说不完的高兴,他说:“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庄一下子变美了,村建设让我得到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国家政策对我们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海口村进步了,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化方面也没有落后。今年1月,他们盖起了村委会办公楼、文化室、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场所,配置了农业科技、道德法规等方面的图书1500余册。村里以“两委”班子队伍建设为核心,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办好明白事,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促进了经济发展。由村民推选成立了理事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倡导群众搞好村庄的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要求各家各户定出改变传统习惯的计划,开展清洁卫生检查,评比出文明卫生家庭;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转变“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蔬菜 产业化 蚕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