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抖起“东兰模式”


        盛夏时节,踏足东兰县各村建设示范点,一幅幅清新秀美的画卷扑入眼帘: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从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前通过,大道两旁绿树成行,为耸立在村庄里的楼群增姿添彩;在各试点屯,按统一规划实施的“三清六改二建”工程,让人们看不到一丝“脏乱差”的踪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覃瑞祥到东兰调研,对该县的做法给以高度评价,指示:“要把试点的成功经验向周边村屯推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自治区村建设办把该县的成功做法称为“东兰模式”,并在今年《村工作通讯》第一期里隆重推介。

  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子

  一提起“东兰”,人们总要把她与“贫穷”联系在一起。这不是人们的偏见,而是该县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然。因此,在该县搞村建设,困难不小。在研究此项工作时东兰县委认为,村建设不能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能定超越现实的目标。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县采取以“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突破口,以“三清六改二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线、改厨、改厕、改栏,建宣传栏、建公共活动场所)为切入点,以推行“民主管理”和“群众自主申报,实行动态管理”为建设村试点的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后发展地区村建设的路子。三年来,该县实施的19个试点屯,按照“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形成以粮食为基础,以桑蚕、板栗、水产养殖、劳务输出为支柱,以畜牧养殖及多种经济作物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夯实了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去年,试点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非试点屯多500元以上;实现了屯屯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的目标,为全县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激活“主体”力无穷

  试点之初,县里曾用红头文件把11个屯定为村试点。不料这种由政府硬性选点定点,让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他们有的说:“试点试点,钱来到我就试。”有的甚至说:“掏我们的钱做给上级领导看,不做!”试点工作遇到了麻烦。实践使该县领导认识到,建设村,群众不主动参与,光靠政府投入、包揽难有大的作为。于是,他们改变过去的定点办法,采取先由群众自主申报,然后从农民积极性最高,条件最成熟的村屯抓起。并向群众讲明:村建设,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投入主体。政府只通过“以奖代补”和项目补助办法给以支持。这一招使蕴藏在民众中的建设热情得到充分释放。不到1个月时间,群众申报加入村试点建设的自然屯达82个。昔日的“给钱干”变成了“我要干!”

  村建设,没钱无从谈起。然而该县缺的恰恰是钱。因此在筹钱的背后,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兰木乡切罡屯在试点建设中对屯内道路、排水沟、绿化带、垃圾池、路灯实行统一布局建设,资金缺口大。村民黄社尤带头捐款1.05万元,垫支水泥30多吨。在其带头下,全屯各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款总额达10多万元。得知家乡成为村建设试点,长乐镇三友屯在外务工的40多位村民自发组织捐款8.76万元。村民杨宇家境不很宽裕,却捐出现金2万元。他的一番话说得让人感动:“家乡贫穷落后,是我们每个村民的悲哀;家乡变美,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为家乡建设出点钱,这是我应尽的责任!”……该县19个试点屯“三清六改二建”工程总投资242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和部门专项资金仅18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高达2242万元,投入比为1∶12,即政府投入1元钱,就撬动群众投入12元!

  抓住关键难事不难

  该县的“三清六改二建”工程,需要征用不少的土地、拆除一大批影响村庄统一规划的建筑物(主要是牛栏、猪栏、厨房、厕所),在耕地极缺的山区、面对观念陈旧的群众,工程实施难度很大。

  实践证明,实行群众自治、民主管理是解决农民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该县规定:凡申请加入村试点建设的村屯,必须民主选举成立村建设理事会,实行民主理事、民主理财。试点建设所碰到的难题,一律由村民自治,无自治能力的不能列为试点对象。这一招,使试点工作很快由单纯的政府行为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切难事都迎刃而解。100户人家的逢则屯因“清路障”涉及一些人利益而遇到阻力,试点工作陷入僵局。该屯理事会十几名成员见状都急坏了,他们把这些户主带到邻近的坡锐屯“开眼界”,尤其是坡锐群众代表的发言介绍,对他们触动很大。通过看、听,逢则的村民们终于悟出一个理:逢则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如果大家再死守屋前那几寸土地不放,只会错失建设良机。思想一通,该屯村建设势如破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劳务输出 畜牧 板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