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文明,永联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走进“全国文明村”南丰镇永联村,我们感受到的是永联人由内而外处处显现的文明之风。

        用文化提升村民素质

        “住在现代化的小区里,享受村企创造的效益,但如果农民观念和素质还是与过去一样,将阻碍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更要在缩小城乡文化差别上做文章。”2008年8月,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应邀出席第八届全国“村长”论坛所提的观点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

        就是这位老人,带领永联村从昔日的一片滩涂,发展到今天村企总资产达165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16000元的“富裕村”。

        为拉平文化差距,2005年,永联村投资500万元,改建永联社区服务中心,设有社区服务大厅、图书馆、影视厅、健身房等,仅图书馆就拥有2万余册图书、210种期刊杂志、15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党报,每天吸引上百人前来阅读,更有千余名职工办理了借书证在家阅读。2007年,村里又投资5000万元,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时还建设了集水景、运动场、咖啡长廊等于一体的文化广场。

        如今,永联人自豪地说:“住在乡下,享受到的文化生活未必比城市人少。”阎维文、刘兰芳、姜昆、黄宏、师胜杰、于魁智等一大批演艺界“大腕儿”,都曾在这里演出,让村民过足了瘾。

        从细节改变村民陋习
 
        在永联村采访,我们听说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1996年,第一批村民住进多层公寓,但是农民随处扔垃圾的习惯没有随之改变。村里没有一味指责村民素质低劣,而是从那时开始,每家每月发31个垃圾袋,并派人收垃圾。

        2002年,又有一批农民变成了居民,有些人没改掉在家前屋后种菜的习惯,把靠近自家的草坪挖掉,种葱种蒜。村里考虑到农民住进社区后生活成本增加的事实,决定给住进社区的居民每人每月增发100元菜金补贴。

        2007年,永联文化活动中心落成。是用100多元的木质折叠椅,还是用1000多元的高档椅子?村党委一班人曾出现过分歧。吴栋材一锤定音:安装高档椅子,让村民接受一次“没有试卷”的考试。如今,村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会议、演出结束,地上找不到一片纸屑、一块痰迹。

        2008年,有两位老人搬进公寓后,在楼下空地上支了个灶,每天拣柴禾烧水,烧好后再将水提到楼上。社区管理人员翟惠英知道情况后,耐心地向老人讲解支灶烧火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并让人帮助老人买来煤气灶,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正是这些充满爱心的人文关怀,使永联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说,“这里的文明做得很细。农民没有进城,却享受着现代文明。”

        用评比激励百姓文明

        有一年的春节前,永联村一村民正在卖鱼,同组一村民走过来,不由分说,拎起几条带鱼就走。“你怎么拿我的鱼呢?”“因为你赌博,害得我们家也被扣了60元钱,这几条鱼还不值60元呢!”走了几步,那个村民又回来,把鱼放到他的摊子上,撂下一句话:“以后不要再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永联村多年来每年拿出资金设立“奖农金”,用来激励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然而,随着全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奖农金”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日益显现,村民的整体素质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步提升,成为全村实现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从2004年起,该村取消“奖农”而改为“奖文明”,将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58项村民日常行为列入评比内容,对村民进行“联动考核”,颁发“金质文明家庭奖”奖牌,给每位村民人均1000元奖金,一年的总奖金额就达到100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咖啡 草坪 带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